

就业率达98.5%,平均起薪超过6千元/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研究生近几年来深受各单位欢迎,就职于政府机关、高校、研究所、金融保险、机械、电子、汽车、化工、服装等各行业,许多毕业生还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对接产业需求,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积极对接上海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与产业界协同育人、办学、创新,构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
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处处长陈凌珊教授介绍,学校近年来坚持以学位点合格评估为抓手,以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并完善了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创新计划、学位论文等全方位立体式的质量保障体系。学校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和改革,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学分结构,增设实践类课程以及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选修课,加强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校还开展研究生基础、核心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共立项34门课程建设、16门教材建设,涉及各个二级学科。2015年,为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处还组织相关学院启动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和案例教学库建设。这为优化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做了全面保障。
构建丰富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也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一项特色。2014年,我国实行研究生全面收费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从2014级研究生起,加大对研究生的奖助力度,构建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三助津贴等相关配套的奖助体系。奖助学金覆盖所有研究生。另外,学校为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所有研究生均可申请参加创新计划项目,最高资助额度可达8000元。
2015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获得者,机械工程学院研三学生万蕾从中受益良多。他告诉记者,研一时他得到的是三等学业奖学金,经过努力,研二和研三时他获得了一等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学校的各种奖助学金为他提供了经济保障,使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科研,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为迈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挥项目优势激励创新
作为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教育部“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为龙头,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家级赛事,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近年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在全国各类研究生竞赛中屡创佳绩。在2014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校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共有49个项目,位列全国第5名,学校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2015年,学校的数模总成绩高居全国第7名,有46队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9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同年,学校首次组队参加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大赛,取得5个三等奖、5个优胜奖,总成绩在全国参赛的近200所高校中居第14名,并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
从2013年开始,上海市学位办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联合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专项,该项目旨在促进高校创新成果与技术转化,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对立项研究生开展为期6个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与创业实践,包括创业课堂、创业测评、创业训练营、创业模拟、天使走进实验室、全球创业周中国站、企业参观、CEO三日助理等内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处积极组织和指导研究生申报该项目,近3年共18项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立项,在同类高校中保持领先。其中,研究生王冰姿的“可调节尺码的有机棉麻童装品牌”、张国富的“空气弹簧系统性能通用检测台”、朱同贺的“静电纺PLGA-PHBV 合金膜的市场开发应用”3个项目获得20万元至50万元的天使基金创业资助。值得一提的是,王冰姿的项目还参加了长宁区创新创业大赛获三等奖,最终王冰姿获得10万元免息贷款资助,以及办公场地免租金等资助。
学术活动锻炼学术能力
近年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每年都举办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学术论坛、上海纺织服装创意创新研究生论坛以及上海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研究生暑期学校。学校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和暑期学校,邀请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吸引国内其他高校的研究生来校交流学习,不仅为研究生搭建交流创新的平台,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研究生处还针对研究生的兴趣爱好,举办一系列喜闻乐见的学术活动,包括研究生稷下学术论坛、学术之星评选、数学建模竞赛、英语角、导师下午茶、辩论赛、英语达人大赛等,为研究生提供了创新交流的平台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培养和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非常重视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将学术报告作为必修环节设置在培养方案中。研究生须参加20次学术报告,其中应包含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以及研究生至少做1次自主学术报告,完成以上内容研究生才能获得2学分。
研究生万蕾向记者直言,起初面对“自主报告”的要求感到不小的压力,但压力之下的收获更大,“上台演讲对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是一次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前不久,他去外校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一名外国专家缺席,万蕾自告奋勇上台救场,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果,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阅读国际交流推动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方面。为此,学校研究生处与国际交流处合作,面向研究生开展国外高校学分互认及双学位项目14项,这些高校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本分校、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富乐敦州立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学、瑞典西部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为推动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条件。2014至2015学年,工程技术大学共有近30名硕士研究生赴海外高校参加研究生双学位项目、文化交流和国际会议。
通过走出去,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2015届研究生有3人分别赴美国本特利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韩国蔚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4届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王晗被德国名校亚琛工业大学录取、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黎海兵被汉诺威大学录取。
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学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带来启发。由于目前没有博士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海外合作的背景下探索构建了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新模式。与韩国蔚山大学签署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合作协议书》,通过发挥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合作推进高端人才培养的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前瞻性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高级人才。
原文链接:
东方教育时报: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6-03/16/content_3700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