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知

教学通知

关于开展2025年校级项目制学习(PBL)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5-10-11浏览:10来源:教务处作者:摄影:

各教学部门:

为主动应对全球教育变革与科技发展趋势,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校拟全面推进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课程建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主导”的创新教育生态,培养具有跨学科整合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助力学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应用创新型大学。现启动首批PBL课程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1.PBL课程总体要求本通知所指PBL为“基于项目的学习”,其核心是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学生整合知识、技术,完成可落地的创新成果。PBL是一种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学生团队协作为核心、以成果输出为目标的教学方法。PBL课程需结合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碳中和等)和社会需求,解决企业、政府、社区等行业部门真实具体问题。教师基于PBL方式,开展渐进式的教学与指导,帮助学生沉浸式地接触和认知产业,在实践中提升学术视野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助力其职业与学术发展。本次申报的PBL课程建议聚焦以下内容:

1)跨学科整合:工程、管理设计“三旋翼”交叉,融合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人文社科领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2)技术导向:引入行业前沿工具(如AI辅助设计、区块链应用、数字孪生等),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3)社会价值:项目需对接产业需求或社会痛点,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2.教师团队:教师须跨学科组建课程教学团队。鼓励跨学院联合申报,建议吸纳企业或科研机构专家作为校外导师。教学团队根据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原则进行课程设计,项目主题具备可持续研究的学术价值与探索空间;课程负责人注重立德树人,熟悉PBL教学理念和前沿技术发展,具备项目设计、过程管理和成果评价经验,近年来承担过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服务、产品设计等真实科研项目,可确保立项课程持续开展PBL教学。

3.教学实施:课程应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经历等进行整体规划,既覆盖多学科核心知识体系,又融汇综合性的学科思想方法。学生需全程主导项目方案制定与修订、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展示交流等项目各阶段。在1个教学周期内至少完成一项课程学习成果,例如:认知与规划阶段(如调研报告、项目方案),设计与实现阶段(如创意作品、软件/硬件原型),创新与产出阶段(如可运行系统、产品样机、成型工艺)。教师课堂讲授时长一般不超过课程总学时的1/4,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为“流程引导者”和“资源协调者”‌,成为学生的陪伴和共创者。鼓励深度融合AI技术,打造虚实融合的智慧教学场景;鼓励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或知名行业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实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

4.考核要求

1)形成基于PBL的课程总结报告;

2)学生学习效果问卷与学情分析报告;

3)更新的课程大纲、教学方案;

4PBL教学案例一套。

5.其他

1)首批申报课程原则上应为已纳入培养方案的专业核心课程或将多个课程整合后的专业新课程(如“智能产品设计与商业模式”),需在2026年完成首轮开课。

2同一课程代码存在多个课程序号的课程,如申报须经团队成员签署意见后统一建设。

3)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程创百人”计划教师申报。

4) 验收为优秀的课程认定为校级跨学科核心课程(一流课程),优先推荐申报市级课程,工作量按1.5倍系数计入。

5)鼓励各学院先行先试建设院级PBL课程,学校将对建设质量高的院级PBL课程进行后资助。

二、立项额度及经费

立项额度:20-30项;

建设周期:1年;

建设经费:3万/门;

三、材料提交

请各教学部门于2025年10月29日(周)前,将《申报书》纸质版一式一份、《汇总表》排序、学院公示相关材料交教学研究与教材建设室(行政楼B110室),电子版发至邮箱:jwczxx@sues.edu.cn。联系人:教学研究与教材建设室,张航、张晓晓,电话:67791229。

 

附件:

附件1:项目制学习(PBL)课程申报表.doc   

附件2:各院部项目制学习(PBL)课程申报汇总表.xlsx 

                                         教务处

2025年1011日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