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新新锐设计师对话时尚“融合”

 

 

上海时装周期间,一场“融合”秀正在静安800秀场上演。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与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的年轻设计师们,用他们充满原创性的设计诠释对于热点话题的认识。紧随其后,曾惊艳新西兰达尼丁与ID时装秀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青年教师郭家琳,举行了她首次个人作品发布会,将整场秀推向高潮。

2012年针对环境保护的“GREEN绿色”主题、2013年关注传统戏剧传承问题的“DRAMA戏曲”主题到2014年投射未来文化愿景与描绘上的“文化憧憬”主题,今年的“融合”主题则聚焦到了各种文化的结合上。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与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的年轻设计师们不仅要对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有所认识,更要从中做出筛选,从文字、地域、音乐、文学、艺术等,多元素的意识形态,多方面的灵感来源,乃至中西文化的碰撞中,用服装语言来展现他们的理解与美好的愿望。

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三年级学生Kimberly曾在上海参加过为期一个月的暑假课程,当时就被中国传统旗袍深深吸引。“中国女性身着旗袍格外优雅。”她发现中国有一个崇尚“花”的传统,旗袍中时常运用花的元素。在首场秀中,她也将作品的主题定为“花”,运用微毡、针毡、湿毡三种技术用“花”点缀服装,十分亮眼。据悉,整场秀不日将搬入江南古镇枫泾拍摄定妆照,诠释中西“融合”主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青年教师郭家琳的个人秀随后进行。上一秒恬静安置于模特腰间的尾纱,下一秒就能变成朋克新娘的头纱……“一衣多穿”的服饰搭配效果让现场的观众为之惊叹。今年4月,郭家琳作为唯一一个中国设计师携新作登陆新西兰ID时装周,完成中国设计师在新西兰达尼丁的首秀,受到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

拥有青年设计师和“青椒”双重身份的郭家琳坦言,比起一味地站在讲台上讲课,“动静结合”让她和她的学生成长得更快。在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有许多青年教师和郭家琳一样,拥有海外留学或从业经验,走上讲台后与市场更紧密地联合起来。“人们以往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印象或许是整天呆在工作室写写画画,其实让他们‘动’起来是对提升专业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郭家琳表示,她十分享受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商业秀的策划、承接大型设计活动等和行业、市场接触的机会。

本场活动系中国上海与新西兰达尼丁姐妹友好城市项目系列活动之一。除了联合设计项目之外,中新友城项目还包含了每年4月的模特交流。新西兰ID Fashion Week,一个聚集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时尚盛事,在姐妹友好城市的平台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服装表演与策划专业学生每年应邀前往新西兰参与时装周走秀,这不仅是该时装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出现亚洲模特,中国模特的加入也无疑使其更具有世界性,而艺术、设计的无国界性再一次得到充分的体现。

据介绍,作为上海与达尼丁这两个姐妹友好城市之间的唯一一个横跨高等教育与时尚的联合设计项目,所有学生作品不仅在上海时装周这一专业、开放的大平台上进行展示,更会在新西兰以平面大片与动态走秀的形式面向大众。

  

原文链接:

上海教育新闻网: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5/10/27/1986162.html

 

发布部门:上海教育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5-11-03
相关新闻
Related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