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鼓励好老师投身讲台,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上海从去年秋季开学起在沪上8所高校率先推出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昨天举行的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一份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报告引起了很多高校“一把手”的兴趣:抽样结果表明,随着这一计划的实施,教师坐班答疑的平均到岗率95.1%。也就是说,师生在第一课堂之外的互动有明显增加。
从2014年9月新学期开始,上海市遴选4所试点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和4所培育高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率先实施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这一计划明确要求,大学把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生课程作为强制性指标。其中,受聘教授、副教授岗位的教师每学年为全日制本科学生的授课不得低于108个课时、担任行政或其他职务的“双肩挑”教师不得低于54个课时,每学年均需承担指导青年教师、培养助教或师资博士后任务。受聘教师均要遵守坐班答疑制度和校内自习辅导制度,为学生答疑和辅导的时长都有明确规定。市教委以2013-2014学年授课教师人数为依据,予以下拨激励经费,且明确要求各高校不得“撒胡椒粉”,要真正引导教师潜心教学。
市属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实施一年后,迎来了首份第三方评估报告:对8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显示,相关试点工作已取得喜人成效。评估报告指出,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上课到岗情况良好,大多数教师授课较为规范认真;教师坐班答疑制度执行情况较好。
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教学相长,有助于激发教学活力。比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组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为基本单位,实施本科学生全程导师制、教师弹性坐班制、坐班答疑制度和校内自习辅导制度;上海中医药大学打破院系、教研室围墙,按照教学模块组织建立名医名师领衔的跨学科教学团队,提出以“探究式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优化教学策略。
昨天的会议传出消息,上海近期已启动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扩容”工作,今年新增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6所正式试点高校。“扩容”后,实施该计划的共有10所正式试点高校、4所试点培育高校。另悉,为扩大工作覆盖面,规范经费使用和管理,“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从2015年8月起更名为“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
原文链接
文汇报: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5-08/30/content_13.htm
转载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zx/201508/t20150830_214172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