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建,搭建服务地区发展平台
学校在2008年和2012年分别与长宁区、松江区和宝山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共建协议》,有效整合高校智库资源和社区实践平台,不断推动区校合作向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更深层次发展。
在区校共建的大背景下,学校党委以项目化为抓手落实区校对接。对接长宁:去年4月,同位于长宁区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上海多媒体产业园签订了双方党建联建协议,建立园区党建工作服务站,加强园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同年6月,在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仙霞街道创业服务指导站,实现区校人才、信息和技术的资源共享;为促进长宁区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学校与仙霞街道将老校区沿街平房改造为“国别商品中心示范基地”,服务长宁区打造O2O模式国际品牌商品的线下体验中心,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对接宝山:学校在邮轮经济、社会保障等优势专业同宝山的产业发展积极对接,先后选送9人次青年骨干教师围绕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建设参加宝山区挂职锻炼;社科学院参加了宝山区贯彻落实市委 “1+6”文件精神的相关工作以及参与宝山区“1+6+
校企联创,搭建党建协同育人平台
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形成了与上海工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学校党委因势利导结合学科特点,搭建了校企党建协同育人的大平台,鼓励学生在利用专业知识服务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成长成才。
对接上海邮轮产业:管理学院党委在2012年与吴淞口国际邮轮发展有限公司对接,搭建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平台,累计3000余人次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表率作用,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受到中外游客的好评,增强了党建育人效果。对接上海交通产业:汽车工程学院是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学院,学院党委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以党建联建为载体,统筹推进党建阵地建设、党员服务等工作,切实发挥党组织联建“孵化器”和党员“蓄水池”功能。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党总支在2011与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建立了上海第一条“大学生地铁自管线”,被亲切称为“蓝精灵”的学生党员服务队已累计超过1000余人次,服务时间累计达8000多小时。2014年携手地铁9号线和陈云纪念馆打造了“伟人风范进地铁”活动,探索了校、企、馆三方联动的党建育人模式,增强了党建工作活力;对接上海航空产业:航空运输学院党总支广泛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产业集团开展联建工作,在支部结对、师资交流、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等各个方面加强与产业的联动,曾获得了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十大典型案例、中国工博会高校展区一等奖等奖项。对接上海创意产业: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师生积极参与上海年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年•春节吉祥物”的创意设计,在发挥专业特长服务企业发展的过程增强党性修养和社会阅历,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年一家”吉祥物全新形象于2015年新年前夕火热出炉,受到新华网、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党群联动,搭建公益志愿服务平台
松江校区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校区,学校党委依托松江区丰富的党建教育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鼓励各学院以支部为单位,广泛与松江区各街道开展党建结对工作,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师生积极投身地方志愿服务。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探索将支部建在最活跃的细胞上,建立学生科创党支部,该支部与松江区泗泾镇润江居委会共建,开展了“节能减排,安心你我”的公益活动,制作能源使用指导手册,路边设点演示能源使用小常识,提供家庭空气质量检测以及部分电器维修检测,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与松江方塔园廉政教育基地、松江科技馆和辰山植物园等单位开展共建,组建专业化的党员志愿者讲解队,为市民提供讲解服务;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建立近10年的“党员LT”服务队已成为学院学生开展公益活动的品牌项目,LT服务队共有松江中心医院杏林义工、社区“谣言终结者”科普小站等15个服务项目,累计参与服务达600多人次,服务时间达1566小时。材料工程学院党委结合专业特色,与上海食药监局松江分局共建结对,发挥学院学生在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上的专业优势,在大学城内开展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倡议、食意见征集和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职学院党委在2012年与中共四大纪念馆签订共建协议,成为纪念馆首个党性党史教育基地和固定巡展基地之一,双方在志愿者服务、党性教育,党员实践教育等方面开展多项交流活动,得到虹口区文明办、区委党校、文化局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肯定。
原文链接:
上海基层党建网:http://www.shjcdj.cn/djw/html/402881164d57e1b5014d64498efd00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