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起校园记忆,书记和校长给大学生留下多少印象?在“大扩招”时代,不少书记校长可能只在开学典礼或毕业典礼上才得面见,多数只是校园网上亮丽却平面的形象。
如今不少学子期盼好听的思政课,他们希望名
最近,上海交大学子又在课堂上见到了校党委书记
如今大学生都是“90后”、“95后”,给他们上思政课,可以说既难上、又好上。之所以“难上”,是因为他们思想很活跃,自我意识强。之所以说“好上”,是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更看重教师的人格魅力,有时更便于沟通和引导。
怎么将“难上”转化为“好上”?最基本的功课,是从第一线了解当代学子的思想实际。校园中,辅导员可能了解他们,思政专业教师也可能了解他们,而书记校长了解他们吗?不尽然,因为书记校长与学生直接接触、深度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唯有走进思政课堂,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一问一答,在师生交流与互动中,方可感知他们真实的思想,并在思想的交流中为他们解疑释惑。
能否上好思政课,也能反映出书记校长做好思想工作的水平。大学生是“用脚投票、不留情面”的,甚至“认老师、不认课”——也就是说,谁的课让自己爱听、让自己不困,他们就去听谁的课,思政课也不例外。在这一点上,书记校长们其实是有优势的,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教授出身、阅历丰富、能言会道,同时对学生而言特别新鲜、特别贴近,可以增强课堂吸引力和说服力。如果书记校长上不好思政课,那你也要反思其中的原因了:是否不了解学生的思想?是否还是习惯于“我说你听”的灌输式教育方法?是否缺少新的思想新的知识?
大学思政课,其实是一种全员教育体系,或者说一种核心课程组合。既有哲学理论、政治理论,也有可感可信的案例教育。书记校长各自专业背景不同,更适合使用自身案例、现身说法,更接地气。比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前校长
有人说,书记校长很忙很忙,比教授们忙得多,能在开学、毕业时出席并讲话,做到“善始善终”已经不错了。的确,要求书记校长常任思政教师,显然并不现实。然而,书记校长完全可以成为客座教授,与专职思政教师搭班配对、联合备课,或带头组织更多名教授加盟,组成走班式的“教授讲师团”,跨界交融共同上好思政课。近年来,从上海交大到工程大,上海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将书记校长以及德高望重的名
原文链接:
解放日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12/15/content_47595.htm
转载链接:
和讯网:http://news.hexun.com/2014-12-15/171410533.html
观点中国网: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0_117120.htm
中国校长网:http://zgxzw.com/news/html/193532.html
河南教育网:http://news.haedu.cn/gnzl/swcz/105649jA5n.html
上海教育新闻网:http://www.shedunews.com/shiping/chuanmei/2014/12/15/1120539.html
中工网:http://edu.workercn.cn/204/201412/15/141215093027736.shtml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http://news.sjtu.edu.cn/info/1005/40008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