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矿难发生后,矿上和井下被困人员如何通信和定位?海底电缆发生故障后,如何第一时间找到故障点?独居老人在家发生意外,如何通知其子女或者监护人?在第16届工博会上,来自复旦、同济、上海海事大学以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部分参展项目,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解决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光纤定位
在本届工博会上,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展出了自主研发的全光纤隧道(坑道)事故人员辅助救援系统。
据介绍,在坑道或隧道内发生灾害时,该救援系统最远可实现距离
该救援系统所采用的核心技术为复旦光纤研究中心研发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该技术利用光纤弹光效应,可将原本用于通讯的光缆直接作为传感缆使用。这套系统可按照隧道或坑道内具体的复杂形状进行灵活布设,实现远距离信号传输;在井下部分只有光缆,本身无需供电、无电磁辐射,可在积水、潮湿等环境长期工作。
磁感应可穿透
矿难发生后,如何保证矿上和井下被困人员的通信是个极具挑战的问题。一方面有线通信由于电缆、光纤、供电等被砸断而不可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无线信号(例如WiFi、
同济大学研发的是一种基于磁感应技术开发的新型通信设备,可有效穿透岩层、煤矿、泥土、混泥土、冰层、水和金属等介质,实测表明该设备能穿透
海底海缆有了“眼睛”
长期以来,由于无法对埋在海底的线缆进行安全监管,海底光缆安全完全听天由命。
上海海事大学
手机可远程监控老人状况 这款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如胸针大小的运动感知设备。老人戴在身上,千里以外的儿女或是家属就能完全掌控老人的行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刘翔介绍,家人只要在自己的手机上事先下载一个特定的App 软件,与“U盘”通过蓝牙连接。一旦老人在外出或是家中发生跌倒、晕倒等紧急状况,该系统就会将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老人的家属。“系统还能通过呼吸的频率侦测老人的情况,如果在睡梦中发生呼吸异常,感知设备也会开启报警状态,通知家人。”
据悉,目前该系统已经实现成果转化,在江苏泰州的养老社区和日本东京名古屋某养老社区试点,应用于普通家庭。
原文链接:
新闻晨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4-11/06/content_33924.htm
转载链接:
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14-11-06/015031100742.shtml
新闻晨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4-11/06/content_33924.htm
转载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