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愿景”专题研讨会纪要
·编者按·
会上,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介绍,相关研究目前共分为42个重点专题,由7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团队正在全面开展进行中。其中,上海社科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等正在进行综合平行研究。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分别从国家战略、全球视野的角度对上海2050年的发展目标进行研究。
这期,我们就将这场研讨会的实录及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整理摘编刊发。组稿分为3部分:主题发言(P4-P6)、专题发言(P7-P8)以及专家点评(P9)。
关于城市未来愿景与目标,每位研究者都有自己的一个版本,观点与思路有同也有异。但正如肖林在会上所说的:“通过开放、互动的研讨来交流观点、凝聚共识和明确方向。”换言之,在交流中互动,在互动中达成共识,而最终目的,是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好,我们在这座城市的生活也能变得更好。
·专题发言·
张健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
新的“四个中心”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推动下,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实现发展战略转型,需要从全球战略高度确立未来30年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愿景目标,揭示功能特征,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预测发展进程中的障碍和风险,把握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进程的规律。为此,上海要在衔接当前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对接全球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发挥上海经济科技资源禀赋,依托上海经济科技发展区位优势的基础上,确定未来30年发展的愿景目标。
未来30年上海发展的愿景目标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资源配置中心、财富管理中心、信息交互中心”。新的“四个中心”,是2020年上海将要实现的“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升级版。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提出的“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目标,在其内涵上更多的是强调城市的等级概念及竞争关系,突出的是集中控制能力。而课题组提出的未来30年上海要实现的升级版的“四个中心”愿景目标,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相匹配的全球城市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全球城市网络系统中,作为一个主要节点的中心城市特征。
愿景目标,立足于建设具有全球广泛联接功能的城市网络主要节点,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发挥枢纽性的协调功能和独特的高水平的服务功能,进而体现出较强的影响力、辐射力、领导力和竞争力。
新的“四个中心”的内涵,具体而言: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中心、科技创新成果集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中心、科技发展信息汇聚中心。需要的条件:(1)浓厚的科技创新文化(300336,股吧)氛围;(2)完备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3)完备的科技创新及市场服务体系;(4)完备的科技创新及市场服务体系;(5)完备的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城市的核心特征。“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建设新“四个中心”关键环节。
全球“资源配置中心”。上海要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发展高端资源的配置核心载体。如果说过去我们总是把世界看成是我们外部的大环境,未来我们要自觉地将城市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之中,在全球经济分工中,在与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多重交互中,形成很强的对全球高端资源的利用、驾驭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
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上海要在全球率先探索建立财富管理的创新模式,打造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上海作为全球城市应当是跨国公司的集聚地。国内外经济的结合点,经济决策与指挥中心,是全球众多的跨国公司、跨国银行的全球和地区总部的所在地。云集上海的全球跨国公司总部通过统一的执行决策与集中式管理来实施全球战略,全球跨国公司总部利用上海全球城市平台,实现全球配置资源,实现创新创意聚集,形成产业价值链高端集聚地。
全球“信息交互中心”。上海要建成为全球信息交互中心平台,在全球信息网络中发挥重要节点功能。上海作为全球城市要成为全球信息网络枢纽,成为全球信息产出、集散、周转基地。因此,未来30年,上海应当具有完备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具有极强的信息交互能力。上海建成并拥有全球主要的经济、政治、科技、社会和文化的信息平台,并且成为全球信息交互的重要网络节点。
“全球城市”是指在信息化、网络化支撑的深度全球化背景下,在全球网络系统中,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科技的若干领域,具有很强的资源集聚力、创新辐射力、战略领导力和优势竞争力的城市。
每一座全球城市都依托各自独特的优势,在全球网络系统中,发挥资源集聚力、创新辐射力、战略领导力和优势竞争力。规划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愿景目标,需要研究上海在全球范围内,将在哪些领域、以何种方式,发挥资源集聚力、创新辐射力、战略领导力和优势竞争力。
目前,全球城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在若干个特定领域具有全球独特优势,进而形成资源集聚力、创新辐射力、战略领导力和优势竞争力。(2)在全球城市网络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网络节点功能,形成城市网络交互的枢纽,在全球高端资源和财富管理中处于支配地位。(3)在全球经济、政治、科技、社会、文化等各类信息交互过程中,拥有全球最好的信息处理基础设施,成为全球信息交互的重要网络节点。
课题组认为:未来30年上海要建成的全球城市,应当具备四大功能:即形成很强的“全球资源集聚力、全球创新辐射力、全球战略领导力和全球优势竞争力”。未来30年,上海建设全球城市要具备四大功能,依据上海的资源禀赋、历史背景、区位优势,未来30年上海发挥全球城市的四大功能主要聚焦在经济和科技两个重点领域。
发挥全球经济科技资源集聚力。上海要发挥把国家和所在区域,如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引入世界经济、科技体系中,要把世界经济科技资源引入中国和所在区域内,在服务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更大范围地参与世界经济过程,更深入地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及全球城市体系中,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发挥全球经济科技创新辐射力。上海要发挥全球高端产业和现代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成果及转化的集聚地、辐射源作用。为此,上海需要具备支撑高端产业引领和科技创新驱动的文化氛围;完备的支撑高端产业引领和科技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完备的支撑高端产业引领和科技创新驱动的服务体系;完备的支撑高端产业引领和科技创新驱动的资源配置体系;完备的支撑高端产业引领和科技创新驱动的信息交互平台。
发挥全球经济科技战略领导力。上海要在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加快转型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的枢纽型网络设施、不断扩大的全球影响力的基础上、形成“多合、多轴、多层”的空间发展结构和持续的创新驱动力,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很强的经济科技发展领导力。这种发展领导力体现在:上海要在若干经济科学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云集一批世界级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若干科学技术领域持续地产生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发挥全球经济科技优势竞争力。上海应当在若干经济科学技术领域具有全球独特优势,例如,控制一批全球高端产业,并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掌握一批高端产业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全球高端产品的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强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应当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跨国公司总部和技术研发总部,高科技产品引领着世界消费潮流,改变着全球生活方式。
原文链接
东方早报: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4-11/04/node_29.htm
转载链接
和讯网:http://news.hexun.com/2014-11-04/170022287.html?from=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