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出一分钟,凌乱的床铺便自动整理完毕。这个暑假,“自动床铺整理系统”诞生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实验室里,出自六名来自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的大男生之手。
“如果能够投入生产,这款系统将能极大程度上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推广至酒店业务。”今年刚刚升入大四的研发团队队长赵鹤翔对他们的产品信心满满。据了解,这个项目已获批加入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刷个牙,床铺就整理好了”
初代“自动床铺整理系统”是一套利用电力的“外置式”的铝合金型材设备,安置在床顶支架上,质地轻盈耐用,且拆卸方便,大小仅占单人床铺的四分之一。
在现场演示中,赵鹤翔把设备上带有操纵线的柔质夹勾上被子前后两端及中间部位,然后按下操作按钮,“自动床铺整理系统”便开始运作。“夹子都是可以自由拆卸的,所以不用担心会影响睡觉。”赵鹤翔介绍说。只见被子由着绳线起舞,一折、两折、三折,被折叠好的被子最终被放置在一角,转眼间床铺便整理一新,前后不到一分钟。
赵鹤翔笑着说:“可以说,我起床后按下按钮,去刷个牙床铺就整理好了。”据悉,这套“铺床器”已基本研发完成,并设想将应用拓展到家庭及酒店等。


“用专业改变生活”
毫不回避地,赵鹤翔坦诚:“铺床器”的初衷是为了省力。他说:“有时候因为太忙或者赶时间,很多同学都放弃整理床铺,造成寝室的室内环境总是不尽如人意。”
“用专业改变生活”,在有了初步的想法后,他集结了一群同样“为铺床而烦恼”的小伙伴。
最初的“铺床器”设想是纯机械结构的。在团队招募到擅长电气领域的郭德伟后,“铺床器”走向了“自动化”的道路。“我们团队很有意思。”郭德伟解释说,他们团队六个人虽然是同班同学,但有的擅长结构设计,有的擅长电气线路,有的则擅长运算,“我们在一起取长补短,做东西的时候特别开心。”
当然,在研发过程中也闹过不少笑话。在一次调试时,设备突然无法运作起来。几个大男孩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程序、电路板,正当一头雾水时,才发现原来是忘了插电源。在哈哈大笑过后,不禁反省:“我们还是有许多不严谨的地方。”


“技术宅们”的暑假
沪上各高校相继开学,让人留恋的暑期已悄然过去。而对平日要上课的赵鹤翔他们来说,刚过去的两个月是做研发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六人团队中,只有一名队员是上海本地生,其他来自新疆、内蒙古、河南、贵州五湖四海。为了能够一气呵成完成系统研发,来自内蒙古的林楠在这个暑假选择留在学校,同伙伴们一起战高温、泡实验室。他们在实验室打地铺,实在想家了就躲在角落,给爸妈打上一个电话。看到朋友们在朋友圈内分享到处游玩的照片,林楠却认为自己的暑假更有价值:“对我来说,一个产品从制作的过程到最后成功调试,是最快乐的。”
赵鹤翔告诉记者:“团队成员平均年龄22岁,大多来自外地,大家放弃了暑假回家的机会,整个暑假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尽管有些时候遇到一个小小的误差要调试一天一夜,但感觉挺磨练意志的。我们都希望能用自己所学的自动化机械知识创造出更多智能家居产品。”
原文链接:
上海教育新闻网:
http://www.shedunews.com/renwu/youxiu/2014/09/01/7519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