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在二级学院设立专职组织员岗位,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明确组织员的主责主业,鼓励组织员“钻进去”学习组织工作业务,“沉下去”开展基层党务工作,“跳出来”思考总结凝练特色,以组织员队伍建设助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善用“加”法,顶层设计“加”保障
从2010年开始,学校党委探索在二级学院设立组织员岗位,并提出组织员是负责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的党务工作者,是党员发展的“守门员”、党员教育的“领航员”、党员管理的“监督员”。2012年,党委印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组织员工作暂行办法》,明确学院应设立专职组织员岗位,并进一步规范了组织员的准入、职责、职级、考核等内容。2013年开始,学校党委根据人员学历、职称、党龄、党务工作经历、群众满意度等条件遴选组织员,经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组织员给予岗位定级,并将组织员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岗位。目前上岗履职的12名专职组织员,平均年龄32岁,平均党龄9年,被聘正科级职级的占到一半。党委的持续“加码”为组织员定岗明责、安下心来扎实做好党建工作提供了保障。
勤用“减”法,导师引领“减”迷惑
针对学院组织员年纪轻、经验不足的现状,学校党委实施“组织员导师带教制度”,聘请原学校党政部门负责人、原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组织员导师”,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传帮带教,帮助年轻的组织员快速成长。组织员导师采取集体制、项目制方式,进行组团式辅导。每年组织员导师都紧紧围绕提高党员发展质量这条主线,指导组织员着重把握好发展党员入口关、教育关、程序关、考察关、出口关。近年来,通过开展“入党志愿书填写纠错”、“入党联系人工作调研”、“发展党员程序专项督查”、“发展党员档案专项检查”等工作,组织员导师以“巡诊、会诊、出诊”的方式,帮助组织员找问题,“开药方”,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
活用“乘”法,会训结合“乘”效能
“组织员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业务能力的学习。”学校党委创新组织员培训途径,以会训结合的方式提升组织员的专业素养。党委每月召开组织员工作例会,党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临会议进行指导。组织员例会以实务培训加专题研讨的方式,每次以一个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主题,以组织员自己讲、同行评、专家点的方式,开展专题研究,分享经验成果,互相帮助成长。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各类党建案例观摩会、赴兄弟高校和企业党组织交流考察等活动,让组织员在参与过程中开拓视野,提升素养。近年来,共召开组织员会议59次,开展研讨专题15项,举行调研考察7次,极大的提升了组织员的业务能力,扩宽了工作视野。同时,学校党委有意识加强组织员的岗位实践,让组织员担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员、学校党代会工作人员、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项目经理”、学校党支部培育计划“轮值主持”等,在党建实践中放大队伍培养的“乘数效应”。
巧用“除”法,述职评议“除”瓶颈
“三严、四把关、五不发展”工作法,“五大员”角色定位,“7阶段51步骤党员发展流程”,“8次党总支会、9次党支部书记例会、21次党课”,“2000多张党建照片、220多篇新闻报道”……这是2016年度学校12名专职组织员述职评议会上出现的“成果”和“干货”。学校党委层层传递党建责任落实压力,以责任落实为牵引,以问题痛点为导向,连续三年举办学院组织员述职评议会。会上组织员和担任“组织员导师”的老同志进行“一述一问”:晒成果、秀亮点、找不足;与会专家和党员代表对组织员“一人一评”:提建议、明方向、鼓干劲。述职评议会是组织员进行思考总结和凝练提升的契机,也是二级院系抓党建、议党建、强党建的抓手。通过述职和评议,好的做法经验得以积淀,存在的不足也找到了有效的破除之法。
原文链接:
上海基层党建网:
http://sh.people.com.cn/n2/2017/0405/c134768-2997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