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已成功举办六届,进博“文创风”早已经吹进国家会展中心的角角落落。或是毛绒公仔,或是十二生肖盲盒,各式各样的进博周边早已火出了圈,而其中又以徽章最具代表性。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徽章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对“小叶子”来说,胸前满满的徽章像是一种荣誉、像是一种激励;对参展者和观展者来说,徽章是一种见证也是最好的社交礼品;而对整个进博会来说,徽章或许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文化交流也代表着与时俱进。
增进友谊
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张骞是个重度的徽章收集爱好者。“挂在脖子上沉甸甸的,只好拿在手里。”参加过四届进博会的他,大大小小的徽章收集了200多枚,记者见到他时,他手里攥着三条集满了徽章的带子。“我的徽章部分是购买得到的,但大多还是通过交换得到,每个大学以及每个展区的展商都会有自己的徽章,各种徽章的交流促进了展商与展商、展商与志愿者、展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在张骞看来,徽章促进了人文交流,交换徽章也是在交换并增进彼此的友谊。
在“四叶草”内,与张骞一样胸前挂满徽章的“小叶子”可谓是比比皆是。记者了解到,在“小叶子”们用心收集的徽章里,有一些是他们完成了指定学习和服务等任务换得的激励徽章,是勤劳和汗水的象征。据悉,今年新推出的激励徽章主体徽章样式是数字6,是由六枚小徽章拼接组合而成,它们分别以中共一大会址、螺丝钉、握紧的拳头、奔跑中的青年、“四叶草”场馆、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心手标”等六个设计元素,来一一对应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发扬斗争精神、保持奋斗激情、青春使命、志愿同行等六大主题。
打开话题
媒体人“铁血金小花”同样是个进博徽章“大咖”。不同于张骞的是,她的徽章获得更像是无心插柳。“我没有特意去收集,当我带着徽章去采访,一些展商还有志愿者会主动给我或者提出要交换自己的徽章,几年下来越积越多。”她表示,有时候会特意多带几枚自己单位的徽章,这样也能在展馆里打响知名度。“铁血金小花”还告诉记者,自己还收藏了一些舍不得交换的、具有特别意义的纪念徽章,例如象征当届进博会序号的数字、还有一些记者节时新闻中心特别款的徽章等。“对我们媒体人来说,交换徽章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快速拉近与要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铁血金小花”看来,徽章就像一个采访的敲门砖,是打开话匣子的“利器”。
不断创新
“第一次参加进博会时我想买一些纪念品,算是自己参会的见证”“我最好的朋友是陕西的,这个秦俑的徽章我很喜欢也能代表陕西特色,我准备买一枚送给她”……对观众而言,徽章既是打卡进博的见证,也是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佳品。可以说,几乎每个来“四叶草”的人都想选几款心仪的进博文创。据国展文创馆志愿者介绍,自己每隔5分钟就要补货一次。
另外,越来越多中国风被刻进一枚枚徽章里。最近几年比较受热捧的“二十四节气系列”做工精致又具有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新推出的文创新品“十二月令系列徽章”则将进宝与十二个月的月令花巧妙结合,颇受好评;“进宝游历中国”主题的系列徽章的热度也正不断升温……这些产品往往一经售卖便能迅速销售一空。“我就想要个自己出生的月份的,但是文创馆里早已找不到了,看来明年要提早规划时间购买。”有观展人士向记者表示。
进博文创产品主创人员龚镭力表示,进博文创销售如此火热有点出乎自己的意料,有些爆款产品自己团队的人员同样是“搞不到”,“第六届进博会已闭幕,我们将马上启动第七届进博会周边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工作,继续丰富我们的产品”。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newspaper/xmwb/172948.html?tt=1700703139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