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化工学院张敏副教授团队在纳米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19-12-18浏览:1115来源:化工学院作者:

化学化工学院张敏副教授领衔的药物分析与高效化研究所团队,在功能化材料设计和分析检测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自2015年以来该团队以我校为第一单位发表近30余篇高水平SCI研究论文,其中一区8篇,包括2篇Nanoscale、1篇Green Chemistry、2篇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3篇Sensor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二区23篇,主要成果如下。


1.电化学传感领域

最近,张敏副教授与郑静副教授在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在分析检测合成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前期研究基础【Sensor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7, 250, 8-16, (一区)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2018, 818, 97-105(三区)】,通过对磁性纳米材料的功能化设计,成功制备了金负载的磁性纳米材料,固定细胞色素c后,成功用于双氧水的电化学检测。研究成果以“Direct electrochemistry of cytochrome c immobilized on one dimensional Au nanoparticles functionalized magnetic N-doped carbon nanotube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H2O2”为题,发表在Elsevier期刊Sensor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9, 282, 85-95,影响因子为6.27,同时入选新一期的ESI高被引论文。

2.催化吸附领域

近年来,贻贝仿生化学因反应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广泛、后功能化多样等特点,在材料与表面科学领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自2014年起,张敏副教授课题组围绕“基于贻贝仿生化学的功能化修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发展了一步法镍离子参与的聚多巴胺共聚技术,氮气保护下煅烧后,构建高密度镍颗粒负载的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4-硝基苯酚催化以及富组氨酸类蛋白的吸附。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 包括一区2篇、二区16篇、三区2篇。研究成果以“A facile self-template and carbonization strategy to fabricate nickel nanoparticle supporting N-doped carbon microtubes”为题,发表在RSC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2018, 5, 844-852(二区),影响因子为5.46,并入选该期刊2018年度热点论文。

3.酶催化领域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酶还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农业、食品工业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然而,天然酶具有一些固有的缺点,如提取和纯化步骤复杂、成本较高、容易失活变性等。因此,人工模拟酶的研究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纳米模拟酶具有对热、酸和碱稳定,可规模化制备及价格较低的特点。但是,目前开发的纳米模拟酶催化活性普遍较低,如何提高纳米模拟酶的催化活性是目前纳米模拟酶领域的研究热点。张敏副教授与材料学院的鲁娜教授、化工学院的郑静副教授和王金杰高级实验师合作,在调控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其在酶催化应用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Nanoscale, 2017, 9, 4508-4515(一区);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1 (2), 1790-1799(一区);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https://doi.org/10.1016/j.cclet.2019.09.037(三区); Microchimica Acta, 2019, 186 (5), 271(二区);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9, 43, 15946-15955(三区)】。上述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的支持。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