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中新14名学生服饰作品登上上海时装周的舞台

中新14名学生服饰作品登上上海时装周的舞台

时间:2016-10-28浏览:43来源:腾讯网作者:摄影:


唐代王士源在《孟浩然》序中写到,“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不只是在唐朝,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匠心精神。它不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和精神,更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和沿袭。

1016日,中国上海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再度携手新西兰达尼丁市奥塔哥理工学院,以“匠意传承”为主题,开启横跨时尚与高等服装教育领域的合作。


展示作品的学生不仅是以学生身份亮相,更是作为“匠人”切磋技艺。双方以服饰为媒介,表达他们对于服饰、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这个时代的“匠心”,不止于对艺术的创造性的构思,更是一种用于开拓和改变的创新精神。

因为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学生所展示的作品也纷繁脱俗。一件点缀着五彩羊毛绒线团的服饰从T台上缓缓走来,这是新西兰学生劳拉(LAURA)的作品(Revive)。落英缤纷、五彩斑斓是她的作品给观众留下的最初的印象,使得台下的观众仿佛进入了伊甸园。劳拉的作品取材于他的家乡,有田园,有花有草。他想用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反思被电子产品包围的生活,呼唤人们回归梦想中的花园。于是,他的作品系列采用了4种不同的面料,有羊毛的,有棉麻的,有欧纱的,还有天鹅绒的,呈现了观众看到花朵后的不同感受。最让人感受到他的“独具匠心”的是开在服装上的花费了6斤羊毛,扯了近千枚的朵朵“绒毛鲜花”。

而中国学生李丹则大胆采用黑白红三色,对观众形成视觉冲击。对于中新交流项目,面对“匠意传承”的主题,她希望将中国文化的传承精神在服饰上体现。偶尔间从电影《聂隐娘》中获得灵感,她对汉服产生了兴趣。她毫不犹豫选取了古代汉服的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的廓形,每一片廓形的裁剪和细节都融入了李丹的手工活和思考,加上时尚元素的点缀,让他的服装从历史走来,又褪去了八股的定式。当汉服与时装碰撞,当古代与现代碰撞,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发扬显露无疑。“匠心”就在文化的传承间,让服饰有了生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与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联手开展的中国上海与新西兰达尼丁姐妹友好城市项目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两国的年轻设计师们每年都会用他们充满原创性的设计诠释对于该年热点话题的认识,继2012年针对环境保护的“GREEN绿色”主题、2013年关注传统戏剧传承问题的“DRAMA戏曲”主题、2014年投射未来文化愿景与描绘上的“文化憧憬”主题与2015年结合各种文化的“融合”主题,今年的“匠意传承”主题则聚焦到匠心精神的传承上。

中新两国的年轻设计师们,用服装语言生动诠释着匠人精神。作为上海与达尼丁这两个姐妹友好城市之间的唯一一个横跨高等教育与时尚的联合设计项目,学生们的作品不仅会在上海时装周这一专业、开放的大平台上进行展示,更会在新西兰以平面大片与动态走秀的形式面向大众,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也真诚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具有纽带作用的项目,进一步加深了两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真正在两个姐妹友好城市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继续友城之缘。

原文链接:

腾讯网:http://sh.qq.com/a/20161021/021617.htm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