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认真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将“三会一课”作为基本依托的要求强化落实,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把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的先天劣势转化为独特优势,逐渐将其打造成凝聚和团结党员开展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
缘起:身在五国八校,心聚“三会一课”
航空运输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是一个特殊的党支部,由3名教师和15名飞行学生党员组成。由于学业安排的特殊性,支部党员分散在五个国家八个学校,给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的正常开展造成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困难,带来了挑战。
支部“刚性标准,柔性管理;注重质量,主动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新媒体信息化平台与“三会一课”紧密结合,设立支部“红色机翼”党员微信平台,以互联媒体的优势克服时空的差异,以在线即时互动补足线下交流不畅的短板,通过开展指尖上的党建工作来切实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努力探索有利于支部建设,有利于思想建设的 “三会一课”新途径。在“红色机翼”平台上,党员可以及时了解线下支委会的有关内容,远程参加党员大会,在线参加党课学习,及时了解并深度参与支部建设和党员学习的方方面面。
实践:新媒体结网络,唱响党的声音
支部坚持“理论学习规范化、行为表现优异化,党员作用辐射化”的目标,运行和维护“红色机翼”这个“三会一课”线上平台,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党员学习,按计划开展支部工作。支部一方面及时传达各级党组织的重要精神和要求,另一方面将线下党课传至线上平台,同时开辟党员学习交流园区,提高学习效果。尤其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台分别从“谈谈文化自信”、“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员入党誓词的变迁”、 “台湾问题”与“南海问题”, “从严治党的四自能力”、“党的纪律处分的种类”等多方面对支部党员开展了教育,以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加强了党员学习。同时,平台将支部的线下党课“搬上”平台,让“互联网+”背景下的“三会一课”平台更丰满、更生活、更有成效。
在支部的精心设置和维护下, “红色机翼”成为了支部“三会一课”在线上的延伸与拓展,同时成为党员的精神聚集地。支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党员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共建支部,畅通地吸收着党的养料,共同坚定信念,坚守党员理想。“红色机翼”良好的工作成效还吸引了许多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在这里观摩、参与支部“三会一课”,汇报思想动态,对自己的成长汲取养分。
收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立业做表率
通过“红色机翼”两年多的建设,支部“三会一课”更加规范、更有成效,为支部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6年支部获得了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这个平台上,支部内的每一位党员同志都更加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不论身在何地,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主动思考党和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贡献。近年来,每一位归国的党员第一时间回组织报到并分享自己在国外学习的成果与思考,支部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各项工作,不断夯实基础,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他们中,涌现了在海外就台湾问题据理力争的郑海永同学,勇救落水儿童、被评为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的王骏迪同学、有坚持献爱心,主动献血五次张梦豪等。
支部党员、曾在加拿大航校学习的张玥曾感触到:“红色机翼上的每一次学习和讨论,让我不论在何地都以一名党员而自豪,我立志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生!”而这也是支部党员的共同心声。
原文链接:
http://www.shedunews.com/jiaoweidangjianwang/dangjiantoutiao/2016/10/11/206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