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校园快讯

纺织服装学院云南暑假实践团调研彝族服饰

时间:2023-07-10浏览:164来源:纺织服装学院作者:王翔,夏雨萱,吴莹,黄诗鑫摄影:徐心怡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纺织服装学院“织七彩云南梦,绘民族团结情”暑期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探索云南彝族传统服饰,从人类学“深描”视角切入彝族服饰研究,聚焦彝绣主题,挖掘彝绣所承载的彝族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思考“非遗”的传承发展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助力乡村振兴。

探访彝绣非遗传承人

实践团一行人于7月9日下午专程前往彝绣非遗传承人张莉家中学习了解非遗民族文化。张老师家中陈列了各式各样的彝绣产品,大到彝族服饰成衣,小到各类工艺产品都让实践团成员大开眼界。在彝族服饰成衣展架前,张老师细心地向实践团介绍了一套彝族服饰从设计调研、面辅料采买到工艺制作的过程。实践团成员们对张老师的非遗工艺非常感兴趣,纷纷向张老师请教学习,张老师也毫不吝啬地在现场传授自己的绣艺,交叉绣、平行绣、辫子绣、平绣……一针一法,张老师娓娓道来,通过手把手相传,实践团学习到很多平常难以接触到的绣法技艺,收获颇丰。

绣调研现状与思考

实践团调研了彝族服饰传承所面临的问题:一是需要加大宣传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力度,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继承彝族传统服饰文化。二是彝族传统服饰没有销路,手工业者无法维持生计,被迫转行。三是彝族传统服饰文化面临瓦解,彝族服饰花纹乱用,缺乏辨识度。

在探索独特彝族民俗、乡村振兴发展中,实践团成员们一致感悟到:要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需要各方的努力合作,新时代的青年,可以通过实践行动来为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推广和宣传。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用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作为大学生,要不断增强各方面本领和能力,学以致用,将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引入到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的发展中,助力乡村未来更好的发展。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