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调查称“裸路”导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

时间:2012-02-23浏览:591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由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还跟不上道路建设的步伐,大量农村道路成了没有信号灯、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的“裸路”。这让农村道路陷入了“公路通了,路面好了,事故却多了”的尴尬局面。

 

安全标识未上岗 农村道路事故多

“裸路”导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

 

  自2006年以来,农民开始从“村村通”公路工程中受益。然而,随着“裸路”的大量出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目前,农村道路普遍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驾驶人员失去了‘第三只眼’,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以前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行车走路的速度相对较慢。如今,路面的硬化带来了车速的提高,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驾驶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速度控制,路面好了,就开快车,尤其是道路交通安全标志的“缺席”,让个别司机产生了“裸路就可以狂奔”的误解。

其实,由于没有标志标线,“裸路”不但造成驾驶员开车随意,也使部分行人在路上无所顾忌。

某些农民随意损毁交通设施,加剧了交通安全设施的缺失。据一些基层交通民警反映,池塘边,有防护墩垒起来的梯道;院子里,有标识杆搭起来的晾衣架;甚至有些人窃取这些安全标志,作为废铁、石头转卖给他人。原本就为数不多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就这样被无情地“另作他用”。

 

急弯陡坡沟渠多 道路条件待改善

有些地方降低道路建设标准埋下事故隐患

 

几场暴雨过后,一条乡村公路的路面已经被雨水冲刷出一条条小沟,裸露出大块大块的石头,来车都小心翼翼地选择路面稍好的地方走,一路上险象环生。“都是冲坏了修,修好了又被冲坏,每年都要修上好几次,否则根本走不了,年年如此。”群众对此颇有怨言。

农村道路应由所在乡镇、村负责养护。然而,近年来,乡镇、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修路上面,逐渐形成了“重建轻养”的局面。

 “村村通”工程中,除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有一部分补贴之外,不足部分还需地方政府自筹。而这部分资金主要来自农民群众自筹和社会捐款,很难保证资金的充足。于是,有些地方政府通过降低建设标准,弥补资金缺口,以求顺利完成“村村通”的任务,而隐患也就此埋下。

目前,在通村公路的修建中,基本上只是对原有土路进行硬化处理,没有对道路的宽度、线形作出调整,从而存在弯急(圆曲线最小半径小于10的路面较多)、路窄(路面宽度大多在2.56米之间)、坡陡(最大纵坡坡度大于12%)等问题,普遍达不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

“假如路边安装了护栏,事故损失就不会这么惨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钱宇彬说,“与城市公路相比,农村道路环境更为复杂,尤其是很多农村道路临水临崖,两侧的沟渠多。”

自然环境难以克服,但有些事故损失的扩大化与日常交通管理不到位密切相关。很多农民在路边摆起了地摊,或堆放农作物,家禽也被随意放养在道路周围。这些安全隐患都需要通过规范管理来消除。

 

多管齐下保安全 为民铺就幸福路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交通安全文明建设

 

  限速标志喷涂在农家院墙上,警示牌挂在行道树上,在湖南省醴陵市的农村,通过房屋、树木、电杆等就地取材设标识的情况随处可见。“自2007年以来,湖南省主动开展‘萤火虫’计划,致力于用最简单的方法设置道路交通安全标志,提醒行车安全。”湖南省交警总队交通管理处处长张超说。

 “投资小,见效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评价‘萤火虫’计划,“多年来,由于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受警力不足、经费不足的影响,农村道路的建设和管理仍然不到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追求以最经济的办法取得最大的效果。”

如今,“百千万生命防护工程”又在湖南省展开。据张超介绍,该项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已投入使用的“村村通”公路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交通事故多发路段、道路设计和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设置情况以及危险隐患路段进行汇总,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农村道路,尤其是进村入户的农民自筹建设道路,一般较窄。但是,随着轿车进入农村,以及农村货运的发展,道路已经无法满足轿车、货车与步行等混合交通需要。”钱宇彬说,“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提前谋划,在道路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农村地区交通的预增长,保证农村道路能够承载未来的交通需求。”

钱宇彬进一步补充道,“在道路修建过程中,要求农村道路安全设施与道路修建‘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特别是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要设置安全设施,避免发生坠落事故造成群死群伤。”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2-22/3687392.shtml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