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离学生毕业还有大半年,可用人单位早已急吼吼地来抢人,甚至还想提前“预约”后面几年的毕业生……当30余份定向委培合作协议摊在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刘启中面前时,谁还敢说当技工就一定没有好前景。 学生技能出色、在一线不跳槽是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近年来为自己赢得的好口碑。校长刘启中教授告诉记者,企业最担心的有2件事,一是员工不好用,招进来不能马上上岗,要培训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另外就是稳定性不高,往往没做多久就想着辞职跳槽。“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后,除了选择升学的以外,留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稳定率保持在90%以上,而且他们基本功扎实,岗位适应力强,技术也非常过硬”。评价自己的学生,刘启中用了6个字——“干得好,留得住”。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新生的文化基础大幅下降,照理说,应该是刘校长“求”着企业多招一点学生?可为什么到了高级技工学校,这个场面反过来了?面对记者的疑惑,刘校长解释说,高级技工学校60年来已经培养出10万余名技能人才,包括全国杰出青年技师苗俭、数控专业首席技师郑民章、中国优秀技工院校教师孙国荣等。但是学校没有“吃老本”,而是不停摸索最适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刘启中介绍说,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横向调整,提出了“文化高移、能力复合、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即语、数、外三门课程标准达到高职院校的进入条件,职业资格达到两个工种以上,综合素质达到企业满意标准。在具体实施中,学校主动采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课程同专业技能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由一名专业教师使用融合工艺知识和生产实习的专业教材,在实训中心授课,使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考核、岗位技能考核相衔接。各专业学生100%参加专业相关的岗位技能等级考试,毕业生“双证书”率达85%以上。 “拥有了上述技能之后,学生进入企业游刃有余,他们所从事的岗位也不再是想象中又苦又累的低端工作,而是类似电脑编程的技术活,工作环境好、工资上去了,他们自然也就安下心来。”刘启中直言,如今在上海当个“高端蓝领”,未来或许更美好。
原文链接:http://www.news365.com.cn/xwzx/shxw/201110/t20111024_316300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