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青年报》整版:10年前,24岁的他志愿赴都江堰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救援,如今“志愿青年”的身份烙在心里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服务队。本版均为受访者供

崔开昌在新建的书屋前合影。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处“80后”青年教师崔开昌将作为上海方面的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的代表,出席512日下午在四川举行的“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仪式”,当收到四川省委、省政府邀请函的那一刻,他的思绪就被牵到了10年前。事实上,这10年来,虽然没再能回到曾经服务过的都江堰灾区走走看看,但“志愿青年”的身份他再也没丢过。

救灾救援的板房上挂满红色的国旗党旗

那是一个山崩地裂的日子,惊恐和悲痛像海浪一样淹没了这座城市。

汶川特大地震事发后,当时还在读研究生的崔开昌也总是想着应该为灾区做些什么,灾后第一时间,他和同学们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自发自愿组织了为灾区捐款活动。虽然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尚在求学的他并没有机会到灾区服务,但很快一个专项行动启动报名了。

到灾区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那一年,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地震灾区的实际需求,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办决定,在西部计划原有实施规模和内容的基础上,开展200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根据要求,招募的志愿者要到地震灾区开展为期1年的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协助当地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时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会主席、社会保障专业就读研究生一年级的崔开昌,在得知此项活动后,当即向学校团委和上海团市委报名。通过各项选拔审核后,当年712日,24岁的他就随队赶往四川都江堰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救援。“当时身边的同学都想着去,想着赶往灾区第一线为祖国、为自己的同胞做出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崔开昌回忆道。

在那酷暑难耐的7月里,令崔开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都江堰的灾后居民安置点,许许多多的板房前挂满了红色的国旗、党旗。“虽然满目疮痍,条件很苦,但飘扬的旗帜是信念是召唤更是凝聚力,当时内心特别震撼,特别感动,也特别自豪。”崔开昌说,开赴异乡,当看到残破的山河与鲜艳的红旗党旗在风中飘扬的时候,强烈的对比反差在脑海里久久地挥之不去。

很快,各位西部志愿者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工作。志愿服务期间,崔开昌任都江堰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干事,他主动融入团队,并积极用所学社会保障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开展灾后帮扶救助工作。他积极奔走,收集大量资料数据,认真进行灾区孤儿、单亲儿童助学调查工作等。同时,他在帮扶中心积极参与接受社会捐款、捐献,给予了受灾群众物质方面的帮助。

青春热血让灾区同胞看见人生光亮未来希望

在做好本职的帮扶工作外,崔开昌还在上海、都江堰两地团委、政府和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的指导下,积极发起和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青年报记者获悉,为帮助灾区的中小学生重拾信心,走出阴影,崔开昌还与同去的志愿者一同举办了关于“激扬青春,共享成长”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巡讲活动。

200812月到20094月期间,这群志愿者为都江堰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第一中学、第四中学等都江堰市学校的中小学生举行了20余场关于“理想、信念、励志”的精神援助讲演活动,鼓励了中小学生的自立自强,也为灾区人民的心理重建起到了很好的疏导。

当崔开昌看到临时安置点里,各类的基础设施在各种援助帮扶下已是颇为齐全时,“缺少看书的地方”,仍然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于是,崔开昌和华东师大的一位志愿者一起合计创建一个爱心书屋,通过募捐一些图书来为灾区的同胞提供精神食粮。

“我们这个想法得到了上海团市委和都江堰团市委的支持,幸福家园临时安置点管委会提供我们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板房。我们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发起了图书捐赠的倡议,仅我所在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就捐赠了许多图书与书架,当地的出版社也捐赠了许多,图书的规模一下子就达到了几千册。”崔开昌乐了,因为临时安置点中一方小小的板房,变成“家园书屋”,成为了许许多多孩子们的精神家园。“这些整齐有致的板房,这些迎风飘扬的旗帜,这方小小的书屋,加上大家满腔的青春热血,众志成城,让涅槃重生中的灾区看到了人生的光亮、未来的希望。”

书屋创办后,大家聘请了一位因灾失业的胡姐姐做书屋的管理员,为她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生活补贴,通过图书管理,也帮助她从地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十年来,每到重要节日,都能收到胡姐姐的祝福信息,让我心里特别感动,没有什么能比真心助人更欣慰的了。平安是福,助人是福!”崔开昌说道。

志愿精神照亮理想坚定信念持之以恒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这句朴素的话,曾是许多西部志愿者的人生信条。对崔开昌来说亦如是。十年前,这群正值芳华的大学生抱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和热情,赶赴汶川地震灾区,从事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一年的志愿服务,他们为灾区人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成为了志愿者人生中的精神财富。

如今,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处计划项目管理科的负责人,崔开昌的这十年来,仍然常常利用自己休息时间来延续志愿精神。他在松江区广富林街道蔷薇居民区担任党员服务志愿者,为小区居民指导垃圾分类,参与文明城区创建等志愿服务。

“有一位同事去广富林街道的时候看到了我的宣传海报,还拍了照片发给我。这是当时有一个最美党员的评选,街道就让我去试试,然后没想到评选上了。于是,拍了照片放在了街道的宣传栏里。”崔开昌笑着谈及。

“年轻的时候参加志愿活动靠的是满腔热血,而现在,我想将这样的志愿精神持续下去。”志愿者服务工作固然会牺牲很多业余时间,崔开昌却认为非常值得,虽然辛苦,但可以在服务中让自身不断得到提高和升华。于是,他信念坚定,始终持之以恒。

“此次,作为上海市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的代表,参加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内心无比激动,多次回想起10年前的诸多场景,这是对我们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鼓励、这是对我们抗震救灾志愿者的鼓励,我们将继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崔开昌如是说。

为参加纪念大会,先期抵达成都后的崔开昌看望了一位原服务单位已经退休的老领导,听她介绍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取得显著的成绩后,他心理感到无比的宽慰和高兴,从悲伤中走出来的都江堰人,抹去眼泪,众志成城,在一片废墟中重新建起了美好家园。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由衷地为灾区人民的幸福生活感到骄傲。


原文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8-05/11/content_59048.html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