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届国际焊接学会年会&国际会议于2019年7月7日-12日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举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何建萍教授和王付鑫老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主题报告。
本次会议由国际焊接学会(IIW)和斯洛伐克焊接研究学会(Welding Research Institute)共同主办。来自德国、美国、中国、斯洛伐克、奥地利、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印度、意大利、新加坡、挪威、芬兰、等47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共有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在本次会议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代表团作为中国代表出席的集体之一,共做了4 场大会报告,积极将本校焊接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现给国际同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72届国际焊接学会年会&国际会议的年会上,何建萍教授和王付鑫老师在SG212专委会及C-XII专委会联合大会上分别作了题为 “Discovery of High-frequency Effects on Arc Light Radiation in Microplasma Arc Welding with Pulsed Current”和“Dynam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rc Light Radiation in Microplasma Arc Welding with Pulsed Current”的报告演讲,就提出的微尺度超精细焊接研究内容和高频效应问题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和极大兴趣,在现场提问交流环节和会后交流环节,报告人与参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何建萍教授在C-III专委会上作了题为“Weld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in spin collision-impact stud welding of copper to low carbon steel”的报告演讲,报告内容中的基于碰撞冲击固相连接的螺柱焊新工艺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关注和积极讨论,向何建萍教授现场反复询问其关键技术和要点,其论文也被C-III专委会推荐到国际焊接学会指定期刊Welding in the world上发表。
72届国际焊接学会年会&国际会议的国际会议,其主题是:自动化工业中的先进材料和先进焊接技术。何建萍教授受邀作题为“Weld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in ballistic spin impact stud welding of copper to low carbon steel”的报告演讲,王付鑫老师的研究成果“Dynam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radiation Intensity of Pulsed Microbeam Plasma Arc Welding Arc”在国际会议现场的e-poster(电子海报)展示。通过报告与论文展示,向全球焊接界专家和学者展示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焊接研究成果,在会议现场和会后的进一步交流过程中,就当今焊接研究的前沿焦点问题,与国际同行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并获取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两位教师还参加第72届IIW年会&国际会议的C-I (第1专委会: 增材制造、表面处理和热切割)、C-III (第3专委会: 电阻焊、固相连接)、C-IV(第4专委会: 高能束加工)、C-VII (第7专委会: 微纳连接)、C-XII(第12专委会: 电弧焊工艺和加工系统)、SG212(研究团队212: 焊接物理)等专委会及研究分会的学术会议及研讨会,这些专委会及研究分会的主题与何建萍教授和王付鑫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材料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方向一致。
国际焊接学会(IIW)是世界焊接界最高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8年,该组织具有世界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目前共有55个会员国家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作为全球性的网络平台,聚焦焊接前沿技术和热点问题,促进国际先进焊接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国际焊接年会包括IIW下属的20多个技术或专业委员会的专题论坛及专委会会议,并结合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国际会议,为到会各国焊接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工作者、学生等提供了一个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当今焊接研究焦点问题、高新焊接技术展示宣传推广等的平台。
何建萍教授已经多次作为团长或成员在该国际平台上展现我校的焊接领域研究成果,对提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国际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