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校园快讯

【金牌背后的故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国赛选手周杰:国赛征途中的日子里,我们积累知识、团结协作、奋力拼搏

时间:2019-07-12浏览:149来源:高职学院 作者:周杰摄影:

【编者按】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迎接“中国制造2025”,助力“中国智能制造”,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职教风范。我们,用汗水浇铸金牌,谱写着新时代职教人的奋斗篇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向获奖师生致敬!

2019年6月13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项目在广东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赛。经过紧张的角逐,由高职学院茹秋生、严龙伟两位指导教师,卜一凡、蔡君毅、周杰三名同学组成的上海市代表队勇夺高职组该项目团体一等奖。奖牌来之不易,这些荣誉的背后承载了师生的倾情付出,让我们一起聆听“金牌背后的故事”。



我是周杰,一名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现在大一年级。今年6月,我和卜一凡、蔡君毅三人组成参赛团队,代表上海市参加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的比赛,并夺得了该项目一等奖的好成绩。

2015年9月,我考入中高职贯通班入校以来,除了一直努力完成专业的各门学习任务外,还积极参加了一些社团,特别是参加了“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社团”,应该说这段经历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和成长帮助非常大。在积极参加这个社团活动中,我逐渐发现原来书本上面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很多要注意的,于是我开始把社团活动和理论学习慢慢融合起来,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始变得丰满而具体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得力于老师细致的规划,科学的训练。学校为竞赛提供了很多方便,特别是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技能竞赛的设备和场地,使我们更能够集中精力练习和准备,这也是我们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之一。“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是有六个项目,包含机械的装配,电气的连接,控制程序的修改,参数的优化,还有自动检测,测量加工等等。任务量大,需要一个团队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带教我们团队茹秋生、严龙伟、孙方三位老师不仅专业非常精深,而且大赛指导经验丰富,他们对细节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今年三月下旬开始,在近三个月的竞赛集训中,我们按照规划,按照老师的要求坚持对每一项任务都精益求精。

训练梯图参数排故这个项目时,茹老师加大了训练难度,设置了成倍的故障去锻炼我们的排故能力,因此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一次次修改,上传,运行试验,反反复复,训练因此很有成效。

还有主轴与电机的联结项目,也是比赛前2周左右才开始实物训练,刚上手时很没有头绪,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严老师和孙老师也很费心费力,一起思考对策,每天都训练到很晚,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例如主轴的高度和倾斜角,电机的高度和角度,两者还需调平,误差要在3丝内,然后在垫塞尺,在老师确定方案后,我们能在较短时间内调整同轴度且误差在范围内了。

学校在设备保障方面给竞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便利。有的设备的保障,这让我们的训练就变得非常具体而有针对性。

三位指导老师在训练过程中也很辛苦,不仅要指导我们的训练,还要完成教学计划,给学生上课,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周末也陪着我们一起训练,完成任务。

紧张的集训期间,系部的老师们还很关心我们日常生活情况。正逢端午节,我们系的张威老师还特地从家里带来自己包的粽子,平时也会带点心给我们吃,天热时,指导老师还买来西瓜吃,给我们降暑,老师做的这些事情缓解了我们的劳累和压力,我们也都很感谢老师。

直到临近比赛前我们还在酒店里做最后的确认以及比赛中要注意的事项。一遍一遍的训练也很枯燥,时间也很长,不过这真的也锻炼到了我们,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处事的能力,让我们也变得没那么浮躁了。这次的参赛经历对我的意义很大,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历。老师不仅在竞赛中教我们专业知识,还在集训中教我们到人接物的注意事项,与人交流的方法和细节。我们在训练中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老师在竞赛训练中反复强调每一项任务的细节,每一项任务的规划,正是有了这些,我们在竞赛中才能够处变不惊,因为我们都有处理这些问题经验和方法。

作为中高职贯通班的学生,老师从中职就教导我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工匠精神,努力成为新一代技能人才,多去参加技能竞赛,不断锻炼自己。从中职就有接触到技能竞赛,例如星光杯等,学校非常重视,每年都会举办技能节竞赛,不仅能激发我们学习的斗志和兴趣,也能使我们有方向为之努力。

技能成才的这条路,我想我选对了,接下来,我会踏实走下去,戒骄戒躁,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努力阐释工匠精神,践行技能之梦。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