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聚焦发展型资助,协同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着力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实效,做到“经济帮扶”与“感恩回报”相结合,坚持服务优先,强化诚信教育,聚焦励志成才,持续增强学生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服务优先,切实做好纾难解困。学院依托学校“奖、贷、助、勤、补、免”六位一体、资助与育人深入融合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坚持靠前部署,着力提升资助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科学性,通过家校沟通、实地走访、精准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疫情期间,学院为留校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暖心礼包,进一步提升资助工作多样性与实效性。
强化诚信教育,培养感恩奉献精神。学院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感恩诚信教育,召开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会,培养学生知恩感恩、诚实守信良好品质,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及时、全面、深入、准确地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并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宣讲工作,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同时,鼓励受助学生组成实践团队,利用寒暑假返乡开展社区实践等特色活动,引导受资助学生定期开展感恩励志、公益实践“爱心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培养受助学生感恩奉献精神。
聚焦励志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教育,引导受助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选拔优秀受助学生参加资助大使宣讲活动,持续讲好资助故事、励志故事,进一步发挥优秀受助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学院结合党员教育,进一步创新帮困方式,通过开展党员“同行育良才”活动,有效帮扶受助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劳动教育,探索勤助育人“新模式”。学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校勤工助学活动,发挥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院主动同其他二级勤工助学站联动协同,凝聚育人合力,形成“一对一”培养记录档案,探索马院研究生专业特色与勤工助学站实践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将经济资助、专业学习、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统一,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性,进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