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讲座:纤维材料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2-04-27浏览:1124来源:新闻网作者:摄影:

讲座题目:纤维材料的前世今生

主讲人:朱美芳院士

主讲人简介:朱美芳,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分子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纤维材料、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水凝胶和生物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性能研究,及其在绿色能源、环境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应用;提出有机-无机杂化制备纤维的新概念,建立了杂化纤维功能耦合和传递机制,开发了杂化纤维的连续化制备新技术。已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50余篇,编著《纳米复合纤维材料》、《高性能纤维》和《纤维复合材料》等1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0余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教育奖励10余项。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青年创新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称号。

讲座时间:2022年04月30日 下午19:3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338-658-290)

主办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协办单位:材料工程学院

讲座内容简介:纤维材料发展历程、纳米复合杂化材料、总结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


材料工程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峰学科论坛特邀报告

作者:张天理    来源:材料工程学院

  

2022430日晚上19:30-21:00,材料工程学院通过腾讯视频会议召开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峰学科论坛,并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做《纤维材料的前世今生》报告。学院院长周细应教授主持报告,学院副院长董万鹏及各系室教师和研究生约150人参加。

朱美芳院士是纤维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分子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纤维材料、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水凝胶和生物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性能研究,及其在绿色能源、环境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应用;提出有机-无机杂化制备纤维的新概念,建立了杂化纤维功能耦合和传递机制,开发了杂化纤维的连续化制备新技术。已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50余篇,编著《纳米复合纤维材料》、《高性能纤维》和《纤维复合材料》等1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0余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教育奖励10余项。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青年创新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称号。

周细应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朱美芳院士表示热烈欢迎,并为各位老师和学生介绍了朱院士的科研经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峰学科发展情况,希望各位参会人员能认真聆听学习朱院士的报告,并结合高峰学科发展做出有创新性的研究。随后朱美芳院士就纤维材料发展历程、纳米复合杂化材料、总结及未来展望等三个方面展开。朱院士首先指出材料是有生命的,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材料的前世和今生,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科学研究。朱院士通过对国内形势分析引出新材料及纤维材料的发展及方向,纤维材料依次经历了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化纤维、高感性多功能纤维等发展阶段,人类对纤维材料的使用从天然材料逐渐演变为人造纤维,甚至到未来的智能纤维,反映了人类逐步实现了对能量储存和释放的主动性和掌控性。其次,结合该研究团队相关工作重点列举了碳基纤维、凝胶材料以及抗疫材料等典型纳米复合杂化纤维的研究进展,包括发展历程、制备方法、性能优化、应用领域等内容。最后,展望了纤维材料的发展趋势,基于材料、信息、生物、机械等学科交叉融合与技术突破,具有多材料、多结构、多功能的绿色、超性能、智能纤维材料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朱院士引用蒲慕明院士提出的创新性科研的本质“新颖性、重要性、连续性、完整性、独特性和及时性”做报告结尾。

报告结束后,朱院士积极与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师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也一一作出详细解答,朱院士将纤维材料与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活所用所需相结合研究出了“新花样”,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大家聆听后都受益匪浅。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