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校共青团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团学组织作用
自3月1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高校团学组织作用的工作指引》以来,上海高校各级团学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凝聚青春力量,带领广大同学齐心战疫,“以青春之我”,坚定不移地推进“动态清零”总方针,充分发挥在疫情防控清零攻坚中团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团员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团组织建设
抗击疫情有担当
建强临时团支部,助力网格化管理。在高校团委牵头带领下,各学校形成以校院两级学生骨干、青马学员等为主体的“楼栋长—楼层长—宿舍长”三级组织管理架构,形成以学生“住宿楼”为基本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截至4月19日,上海高校共青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共成立临时团委9个,临时团总支37个,临时团支部557个。同济大学制定了《封控楼栋闭环学生志愿者工作指南》,实现短时间内信息调用、志愿者唤醒、全员信息摸排。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成立84个以楼宇为单位的“学生社区战疫临时团支部”,同步开展寝室“改造家”、健康“守护侠”、楼宇“清道夫”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服务学生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高校临时团支部助力网格化管理
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助力精准防控。全市高校团组织积极开展志愿者招募、物资运输、核酸检测、校园秩序维护和学生思想动态收集等工作。近30所高校团委同志抽调支援至各校疫情防控保障组工作。截至4月19日,全市高校团组织共招募青年志愿者4.9万余名,累计上岗10.7万余人次,上岗总时长42.9万余小时,其中核酸志愿者提供“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双服务,织密织牢校园疫情防护网;物资志愿者搬运、分发生活物资,积极维持校园正常秩序;餐饮志愿者强化用餐卫生管理,保证学生餐食正常供应等。上海政法学院团委还通过“青春上政”B站开启核酸检测直播,帮助同学了解检测进度,有序、高效地保障了2米核酸检测距离。上海健康医学院团委积极发挥学校学生专业优势,储备并派出学生志愿者30余人,成立临时团支部,参与浦东疾控流调工作,践行“党有号召 团有行动”的使命与担当。
高校学生积极投身于各项志愿服务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抗击疫情有信心
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筑牢战疫思想堡垒。校园准封闭、封闭管理期间,全市高校各级团组织依托原有“校—院—班”三级组织架构,积极开展云团课、线上主题团日活动等。团市委学校工作部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支持下,共同开发课件《永远跟党走——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指导全市60所高校155支理论宣讲团开展线上宣讲,加强正面引导、正向激励;上海理工大学团委开展“青尽全力,与理抗疫”主题宣讲活动,保证特殊时期理论宣传不断档;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团聚云间,疫路青听”疫情防控专题学院样板主题团日活动,讲述程园青年挺身而出,“疫”路坚守的初心故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团委开展“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主题云团日活动,通过交流分享志愿心得,宣传推广防疫知识,线上学习战疫精神。
主题团日活动筑牢战疫思想堡垒
用歌声凝聚共识,战疫青春正当时。在各级学联学生会的发起下,同学们通过阳台音乐会、云端合唱、线上K歌等方式,以艺战疫,守望相助,团结、凝聚青春力量,疏解学生紧张焦虑情绪。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创作战疫原创歌曲《东川又春》,鼓励师生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上海音乐学院团委推出阿卡贝拉版《这世界那么多人》,用音乐治愈心灵,用歌声传递爱与希望。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团委、华东政法大学团委等举办云端音乐会,用音乐舒缓防疫工作的紧绷情绪,用音乐致敬疫情期间每一位了不起的你,展现了战疫必胜的决心与信心。
以“艺”战疫凝聚青春力量
建设新媒体矩阵,传播战疫正能量。上海学联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积极健康的战疫正能量。面向全市团学组织,先后征集59所高校87条“战疫手势舞”视频,发布6期《沪上学子“战疫手势舞”》视频号,累计超150万播放量。同期制作11所高校舞蹈合集《你的答案》,用舞蹈接力方式传递希望和信心。3月以来,“团在校园 上海学联”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92条,阅读量超过16.9万。上海高校团学新媒体矩阵282个微信、微博平台积极开展“战疫云记”,展示志愿者风采,展现师生担当,持续输出战疫信心。
坚持我为同学做实事
抗击疫情有温情
发挥师生技能特长,服务同学生活需求。针对封校期间的理发难题,沪上20余所高校学生会积极践行“我为同学办实事”,纷纷组建各类理发团,解锁理发新技能,解决学生“头”等大事。东华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的退伍大学生士兵们自带理发技能,自愿组建团队为青年团员打造精致发型;上海大学的教授级理发师、上海海洋大学的党委书记亲自出马为学生理发,共同传递温暖;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和导演系的青年团员们开张了“尚熙金牌理发铺”,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位顾客。除此以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团委专门搭建“程园小二”服务平台,发动师生志愿者及时回应校园快递、班车、看病就医、网课等校园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团委也为同学开展美甲等系列服务,在特殊时期凝聚人心、增强信心。
组建理发师天团,解决学生理发难题
共建心理云平台,辅助学生云就业。针对疫情期间,部分同学有紧张焦虑情绪,全市高校各级团学组织积极发挥心理、医学类学生专业特长,参与开发各类特色心理活动,筑牢战疫“心”防线。上海大学团委邀请“网红教师”陆瑜芳在线上为广大同学开讲《特殊时期的心理健康》,给闭环管理的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与帮助。各校团委也在校党委领导下积极参与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截至4月12日,“千校万岗”大中专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吸引用人单位1.2万个,募集职位数3.1万个,发布用人需求18.37万个。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
开办爱心云托班,守“沪”一线人员子女。各相关高校团学组织在遵守本校防疫规定基础上,充分发挥组织和智力优势,将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与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结合起来,面向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开展爱心云托管陪伴服务。各校派出学业成绩优秀、沟通能力突出的上海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校班(上海市大学生骨干培养班)学员,牵头负责、参与云托班相关工作;优选具有丰富志愿服务经历的志愿者参与服务;各校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开启“多对一”模式,由3-5名志愿者组成团队,各展所长开展服务,为陪伴对象提供更多彩的陪伴、更专业的指导。截至4月21日,共有1487名战疫一线人员子女报名入托,覆盖全市所有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8所云陪伴高校、
12所兴趣类和健康自护类课程高校结合专业特色打造超550节特色课程。各校大学生志愿者累计上岗7533人次,累计托管超12877课时。
8所云陪伴高校开展爱心云托管陪伴服务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疫情给青年学子带来了挑战与考验,但上海学校共青团各级团学组织和广大团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出了属于青年人的战疫答卷。
理工出身的志愿者巧用数字化手段
打通送药“最后一公里”
在网上下单的药,会不会因为运力不够拿不到货?封控期间,这成为令不少居民头疼的问题,也是浦东北蔡镇一度面临的困境。因为配送员数量紧缺,一些居民的药物配送已经延误了一周多。
4月8日,上海抗疫党员突击队浦东组进驻北蔡镇,这支团队由上海城投、上海警官学校的100多名党员和志愿者组成。其中一支团队主动请缨,接管了当地互联网医院市民问诊配药的接收、分拣和配送,第一个难题很快就摆在面前:因为不熟悉地形,配送效率并不高。
“第一天晚上,我们举行了临时党支部会议。两名青年志愿者头脑风暴,提出借助数字化手段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经过一周的实践,成功让配送规划用时缩短了一半,配送时间减少了30%。”团队负责人上海城投集团安全管理副总经理王晓进说。
想让李白们看到
我们这代年轻人也有一腔热血
当志愿者时,上海歌舞团舞蹈演员、舞剧《永不消逝电波》中李侠的扮演者王佳俊,时不时会想起那位曾一遍遍饰演的英雄。王佳俊说:我想让李白们看到,我们这代年轻人也有一腔热血。
4月1日上海浦西封控,3月31日,王佳俊就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我们这小区大多是六层楼的老公房,很多都是以前分房子过来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原本上下楼就不方便。我们为数不多的年轻人自然就应该站出来,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防护服特别的闷,穿着不但手脚被束缚,时间略久喘气都困难,更不要说舒展身体。通常看着辛勤劳动一天,回去他得先按摩肌肉,然后再将身体调换到舞蹈频道,重新进行体能训练和舞蹈基本功训练。
志愿者的工作让他对小区、对邻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也让他落到了人间烟火中,“我想,这(段经历)会是我未来一笔宝贵的财富,无论是用舞蹈来说故事,或是在舞台上塑造角色,都会更贴近生活本身。”
穿着防护服的王佳俊
上铁青年助力一线抗疫
3月以来,上海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上海局集团公司上海客运段的青年职工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主动筑牢一线疫情防线,广泛参与社区疫情防控。
“我是一个党员,我不上,谁上?”“如果每个人都不去抗疫,那新冠给我们造成的后果更不堪设想,放心,我一定会做好防护和消杀,不给家里拖后腿。”上铁集团团干部王宗良在和妻子3天连续深入的沟通后,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社区抗疫工作。
“宝宝,你长大后要当什么呀?”“我要......要当志愿者!”吐字还不太标准的女儿回答奶奶。正准备出门的王宗良听到卧室里传来的对话,心里乐开了花,换上装备便冲向了援助物资装卸货点。面对装卸货物的体力活,王宗良憨憨一笑:“搬搬东西还能锻炼身体,蛮好。”
青春客厅
用毛巾就能锻炼身体?
围棋世界冠军常昊来教你!
(来源:上海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