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全民阅读 无处不在

时间:2015-04-23浏览:50来源:文汇报 作者:摄影: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白领人士纷纷感叹想读书却没时间读。利用上下班途中、等候间歇的碎片时间,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进行移动阅读,已经成为都市的一条独特的阅读风景线。为了适应这种悄然而至的阅读习惯改变,上海图书馆在2015年世界读书日之际,推出一系列适应都市人特别是工作繁忙的白领人士的阅读服务和读书活动。

营造“共读一本书”、“一起快乐阅读”读书氛围

上海图书馆拟与多家单位合作,举行“阅读传递传递悦读”系列活动。引发读者分享个人的阅读体验、交流阅读心得,通过读者之间的互动形成“共读一本书”、“一起快乐阅读”的读书氛围,传递阅读的力量,传递阅读的快乐;通过纸书与电子书搭配,形成纸书与电子书读者的互相转化,起到推荐纸质书馆藏与推广市民数字阅读网站电子书的双重作用。届时将开展“借阅卡接力”朋友圈图书推荐活动、读书分享会、图书漂流活动、“摇一摇”电子图书阅读传递活动等。

推出“她i阅读”智慧女性书库

为配合市妇联举办的智慧女性成才行动,上海图书馆从万种电子图书,千种电子杂志中精选了第一期100种电子图书馆,50种电子杂志,包括情感、文学、美容、礼仪、母婴、理财、两性关系、职场、心理、旅游、居家等内容,读者只要轻松一扫专属二维码就能进入到智慧女性专属电子书库,免费阅读由馆员精心推荐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杂志。书单将定期更新。

推出“青年阅文数字书架”

上海图书馆和阅文集团共同推出的“青年阅文数字书架”,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数字阅读方式,培养青年学习、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低碳阅读点亮心灵的新能源之光

认识新能源离不开知识的力量,更离不开日常点滴的节能行动。为了宣传环保理念,从4月起,上海图书馆将举办新能源在召唤——第七届上海市青少年“未来之星-上图杯”(新能源)科普知识大赛、推出《点亮心灵的新能源之光》展览、举办《新能源绿生活》、《纪录自然感受自然揭秘自然呵护自然》讲座,同时还将开通《新能源在召唤》丛书的电子版,触动读者节能环保、爱护自然的心弦。环保从低碳阅读做起。

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合适的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加社会的道德力量。数字阅读习惯同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紧密结合,更是全民阅读无处不在的捷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图书馆,创建于197812月。1985年初,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9854月,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图书馆随之改名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1985年两校合并后,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图书馆即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图书馆,1998年,又更名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作为新村路校区的分馆。

200510月,图书馆整体搬迁至上海松江校区(龙腾路333号)。图文信息中心总建筑面积27000余平方米,M型的建筑造型,楼高五层。

图书馆根据学校“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为两翼”的学科专业布局,入藏各类专业文献,重视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不断改善办馆条件,持续充实馆藏文献,形成了具有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实际拥有资源和可获得资源并举的综合性文献资源体系,成为一所功能齐全、文献载体多样、服务设施和手段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服务型图书馆。

图书馆现有6个图书借阅室、1个期刊借阅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视听资料室和1个学生阅览室,共有近2000个阅览座位,设有教师研究室,实行借阅合一的全开架模式,实现馆内无线上网和馆外VPN远程访问。截至20151月,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文献逾155万册,中外文期刊近3000,可访问的电子图书100多万种,中外文数据库43个,提供OPAC目录查询、图书荐购、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科技查新、图书预约、图书续借、虚拟咨询、数据库检索、网上视频点播、专题讲座、名家讲坛等服务。多种载体的馆藏资源结构,拓宽了服务渠道,为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效的文献保障。

2010年以来,图书馆已成功连续举办五届读者服务月活动,并成为图书馆的品牌活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管理手段、便捷的信息服务、良好的使用效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原文链接:

文汇报: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5-04/23/content_22.htm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