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装学院青年教师郑元生博士从塔里木大学援疆支教返回上海不久,中央电视台专题就专题报告了塔里木大学用胡杨精神育人,高度评价了塔里木大学在过去的六十年里服务南疆经济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贡献。郑元生博士是一名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纺织专业教育的青年教师,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塔大的纺织专业教育工作,并得到了塔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的党委和学院领导班子都高度重视与塔里木大学的合作共建,在得知塔里木大学筹建纺织学院,急需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授课时,第一时间组织纺织系教师与塔大对接,安排中青年骨干教师负责织造学和纺纱学的教学工作,郑元生博士是我校派出的第一位塔大支教青年教师。
从上海到目的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将近
上课之前郑老师了解到塔里木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的特殊情况——实验室正在筹建中,纺织相关的实验设备还没对学生开放—郑老师为了更生动形象地解释设备工作的原理和过程,精细准备并剪辑大量的织造相关设备视频和照片,并从上海带来了大量《织造学》课程相关的教具。
在56课时的授课中,郑老师细心负责,认真地对待同学们的每一个问题,有一次,关于“打纬区宽度”的一个概念,由于缺少相关的织机设备,只能通过图片讲授,个别同学一直无法理解打纬时织口移动对经纱张力的影响,郑老师在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一直思索着用什么办法能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呢?晚上郑老师精细制作了一个动画来演示原理,第二天到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看,完全打消了同学的疑问,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点。郑老师虽然每天工作强度高,并且还需要指导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研究生们的工作,但是每天课后学生们有什么疑问郑老师是有问必答。同学们的问题有时不光是课程相关的问题,还有些同学们想考研,郑老师也是热心帮大家收集相关信息,为大家提供帮助。上课期间,一名同学眼睛需要做一个小手术,三天多无法来上课,拉下十几节课的内容,周末郑老师抽出休息时间为这名同学补课。在课间,郑老师也经常和同学们聊天,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宝贵的大学时光,争取通过考研等渠道,走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实现自己的理想。。
刚到塔里木大学时,由于天气太干燥,并且每天不少于4课时的授课工作量,郑老师的嗓子很快就沙哑了,并伴着咳嗽,坚持给大家上课,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给郑老师送来了蜂蜜、石榴和梨。在孩子们渴望的目光中,肩扛责任和使命,用饱满地热情,投入到了实际的工作中去。
援疆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在这段时间里,郑老师和纺织班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郑老师离开塔大前,他们主动组织了一次送行活动,并精心准备了一个写有28位同学亲手撰写的留言本,上面密密麻麻写完了孩子们对郑老师的感激和喜爱。
虽然郑老师只是我校一名普通的专业教师,但她用实际行动撰写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通过此次援疆支教,也坚实推进了我校与塔里木大学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拓展到纺织硕士和博士学科点共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