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陈云同志的一生是伟大、光荣的一生,他树立的崇高精神风范、创造的丰富领导经验、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上海是陈云的家乡,也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陈云在革命生涯中开展统战实践、展现统战思维、彰显统战智慧。
上海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推进实施“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和“新时代上海统一战线研究工程”,近期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深入研究陈云关于党的统一战线的论述及实践,阐释陈云的统战贡献,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统战智慧和情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本报摘编部分专家学者观点,以飨读者。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原局长、研究员杨明伟
陈云一生高度重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他在统战工作方面的见解,今天看来仍有较强的现实启示。
“要运用下层统一战线”。早在1932年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工作期间,陈云就提出要加强对上海工联的领导,深入下层做统战工作,并在每个斗争中都不要离开群众特别是下层群众。此后,在各个历史时期,陈云都比较注意党的统战工作重心下移的问题,他多次要求“真正广泛发动群众,组织下层统一战线”。
“避免丧失党的独立性”。陈云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纪念抗战三周年的决定中特别指出:“在纠正执行统战政策中的‘左’倾错误同时,不放松对右倾错误的纠正,以避免丧失党的独立性与革命的前途。”陈云始终主张,应该坚持统一战线中党的领导权和独立自主问题,要重视发展自己的力量。
“更多注意私营,倒是有益的”。新中国成立后,陈云贯彻“公私兼顾”方针,反对挤垮私营经济的“左”的做法,支持黄炎培关注私营企业的建议。他主张党员干部应主动与资方接触但保持清廉,通过发挥民主人士作用实现“有职有权有责”的统战实效。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统战理论研究基地副秘书长肖存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云强调建立下层统一战线,积极执行党中央关于争取基层群众的策略方针,灵活开展白区统战工作。他坚决反对左倾关门主义,主张与十九路军建立统一战线。同时,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力开展新疆统战工作。他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和非党干部统战工作,并提出 “抢夺知识分子是抗战中一个大斗争” 等观点。此外,他还提出统战工作与群众工作相互关联,以及“通过经济工作团结中间势力” 的想法,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经济恢复与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陈云正确执行党的民族资产阶级政策,在 “五反” 运动后强调照顾民族资本家。坚持 “一揽子包下来” 政策,稳定人心。积极开展边疆统战工作,重视西藏经济贸易发展。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实行和平赎买政策,采取 “四马分肥”“定息七年不变” 等措施,推动改造顺利进行。
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保护民主人士,平反冤假错案;关心知识分子生活待遇问题。高度重视民族团结,为相关活动题词。重视港澳台和两岸和平统一工作,强调 “港人治港、五十年不变”“一国两制” 等政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严运楼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陈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结合,形成独特工作方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是其哲学思想精髓。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统战实践中,陈云基于 “只唯实”,立足国情肯定私人资本主义作用,采取 “公私兼顾” 策略,妥善安置资方人员。运用 “交换、比较、反复”,广纳多元观点,权衡利弊制定精准政策,审慎论证实践。其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制定创新改造模式,坚持 “两点论” 统筹计划与市场。
陈云的哲学思想与统战实践,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他提出的“团结—改造”民族资产阶级的理论,丰富了党的统战学说。其“利用资本家长处”“保障资方利益”等思想,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坚持“只唯实”,立足基本国情,尊重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诉求,增强统一战线的包容性;灵活运用“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凝聚共识,通过充分协商、科学决策,解决复杂社会矛盾。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兼文化领导力专委会会长陈麟辉
调查研究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体力行的优良传统。陈云就是重视并善于调查研究的典范。他曾说,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从1955年1月至1961年7月,他曾4次到家乡青浦调查研究。
陈云在农村调查中潜移默化地开展统战工作。他通过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团结各方力量等方式,将调查研究与统战工作紧密结合,从而推动政策调整。 陈云认为,统战工作的核心是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他发现农民因自留地不足导致生活困难,建议“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并推动政策调整。 陈云注重与基层干部和农民交朋友,建立长期联系,将他们视为反映真实情况的重要渠道。陈云还重视乡村知识分子的作用,认为他们是“党与群众之间的桥梁”。
陈云在农村调查中的统战工作方法,核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建立信任、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决策、团结各方力量,使政策更符合群众需求。
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房中
陈云的统战理论与实践,植根于他早年的革命经历,特别是他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和地下斗争的艰苦岁月,以及后来在中央苏区、长征途中和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
上世纪30年代,他在工会发展下层统一战线,在中央苏区建立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积极宣传和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延安时期,他强调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解放战争中,他在东北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妥善照顾从国民党统治区进入东北解放区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长期主持全国财经工作,他经常同懂经济的党外民主人士交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为了维护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关系,陈云多次强调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的价值。改革开放后,他特别关心民主人士的平反工作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问题。陈云还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多次强调坚定不移地实行“一国两制”政策。1990年1月,陈云为祝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落成题词:“发展金融事业,促进香港繁荣。”
复旦大学民族研究院暨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秘书长鲁绍臣
陈云在边疆统战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具有深远指导意义。陈云强调坚持全局视野,将边疆统战工作与国防建设、经济发展、外交战略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支撑、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他起草文件改进民族自治区财政,奠定边疆稳定经济基础,启示当下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看待统战工作。
陈云通过辩证把握和正确处理“联合与斗争”“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启示我们边疆统战工作离不开中国传统“协和万邦”的治理智慧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边疆统战不能局限于“守土固边”,更要升级为“以利相融,以义相和”“建廊融边”的新格局。
此外,陈云多次强调边疆民族地区宣传教育和思想引领的重要性。其在新疆期间,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和西路军指战员的统战教育。这启示我们边疆统战工作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建立健全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完善统一战线各类主题教育和政治培训制度的重要性。
原文链接:http://epaper.chinanews.com/news/article/info/jsp?id=9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