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建院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举行。大会以“廿载轨迹,卓越同行”为主题,全面回顾学院20年发展历程,展望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美好前景。学校领导、合作企业代表、师生校友代表等近20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贺学院二十载辉煌,共绘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新蓝图。
会上,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建设发展“卓越贡献奖”授予仪式。
据悉,200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应时代之需、行业之盼而生。二十载春华秋实,学院始终秉持“立足行业,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以“轨”为梦,以“融”为径,以“新”为擎,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产教融合之路。
深耕“轨”道:初心如磐铸教育基石
学院创立,校企合作启新篇。二十年前,上海地铁运营里程不足百公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方兴未艾。面对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开创了国内高校与轨道交通企业深度合作的先河。
人才培养,厚植立院之根。二十年来,学院始终以培养高素质轨道交通人才为己任,构建了涵盖车辆工程、通信信号、运营管理、铁道工程等领域的完整学科体系。从最初的单一专业到如今基本形成“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体系,学院已累计输送7000余名毕业生,其中80%以上扎根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行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专业建设,夯实兴院之基。学院教育教学以“润物无声”为核心理念,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专业为体、思政为魂”的育人模式。通过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与轨道交通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实现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协同共振。学院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2022年6月,交通运输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铁道工程专业获批上海市一流专业建设点。交通运输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铁道工程专业通过国际ASIIN专业认证。这些认证成果不仅提升了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也为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上海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平台聚力,驱动兴院之擎。面向行业区域重大需求,学院构建起覆盖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行业服务、产品研发的全链条科研创新体系。以“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为牵引,深化智能运维、安全保障、绿色低碳等领域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特色学科方向建设,赋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与应急创新基地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聚力破解行业核心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轨道交通技术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高地。
产教融“轨”:匠心铸链辟育人新境
师资强基,校企共育匠心传承。学院形成了以“专任教师+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教师”的多元结构为核心,以“校企联动、双师共育”为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截至2024年底,学院教职工总数达10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6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占比超过80%,学院共拥有11名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高层次人才比例持续攀升。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建立了教师定期赴地铁公司挂职锻炼的“双师型”培养机制,形成了一支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项目驱动,破解行业技术难题。学院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上海市特色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项目、产学研重大项目等近300项,科研总经费超亿元;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工业博览会二等奖等荣誉。
二元聚力,产教融合树立标杆。学院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二元主体”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二十年来,学院与上海申通地铁、中国中车、卡斯柯信号等龙头企业构建了“校企协同、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深度合作机制,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育人生态。2023年校企共建“轨道车辆结构与模拟驾驶综合实验室”,打造基于真实运营列车的沉浸式实验平台。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获批首批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入选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院。
创新驰“轨”:智绘新程启行业新章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领航向。面对智慧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命题,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学院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团结带领全体教师党员积极投身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创新为引擎,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题,努力培养产业急需人才,助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校企党建联建特色优势,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积极探索“上下延伸、左右联动”的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
国际视野,拓展合作新空间。学院紧扣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通过承办第十三届亚太交通运输发展大会暨国际华人交通运输协会(ICTPA)第33届年会(2021)、亚太经合组织公共交通科技创新竞赛(INPUT)颁奖仪式暨交流会、第14届世界铁路噪声大会(IWRN)、主办国际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松江论坛(2023、2024)等高水平学术会议,汇聚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及数十家企业的领导、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前沿技术,有效提升了学院国际影响力。
站在二十周年的新起点,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瞄准建设“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轨道交通现代产业学院,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