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学校老教授协会与学院二级关工委的联动,在夏斯云、陈力华等老教授的带领之下,学院退休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与耐心,通过分层分类指导、多方联动等方式,助力学业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老”有所为,当好学生“知心人”
学院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充分发挥老教协退休教师的“余热”能量,建立了老教协、关工委与学业困难学生“结对帮扶”机制。“倾听、接纳、同理心”是老教师们帮扶的三大“妙招”。他们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用真心与学生交心,当好学生的“知心人”。去年,退休教师宋新萍与一名来自广西的大三学生小刘结上了对。刚开始内向而敏感的小刘对宋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表现不以为然。宋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与小刘沟通,“真诚的关爱一定能让我走进他的内心。”从学习上的悉心指导,到生活中的细致入微,小刘慢慢对宋老师打开了心扉,宋老师也成为了小刘的“知心人”。
“教”学有方,精准破解“毕业难”
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老教师们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了分层分类帮扶方案。一方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帮扶重点是解决大学学习的适应性障碍,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避免出现挂科“滚雪球”而影响按时毕业;另一方面对于学分完成率低于50%、毕业困难的学生,“老法师”们则开展了“一对一”的基础课强化辅导,包括理论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原理等难度较大、挂科率高的课程,手把手给学生“开小灶”帮扶。比如机械工程专业大三年级的蒋同学,在经过老教师刘牧众的结对帮扶后,不仅学分一路从0.25提升至56.75,更提振了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截至目前,老教协已完成两批共计39人的结对帮扶任务,顺利毕业24人,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共结对29人,其中完成培养计划进度超7成的已达11人,帮扶效果明显。
“协”同联动,形成育人“共同体”
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学院积极拓展“帮扶结对”多元化联系机制,联动辅导员、学业导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共同体”。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高度重视老教协工作,定期召开座谈会慰问老教师,向老教师们虚心请教育人之道。每学年初始,学院教学秘书与老教协根据学生学业完成情况,共同商定帮扶对象名单;老教师们日常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结对学生交流,或到教室、宿舍与学生面对面的谈心谈话,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在学院的“教学-学工联席会议”上,老教师们与学业导师、班主任详细交流被帮扶学生的动态,传授帮扶经验;寒暑假期间,老教师们还不辞辛劳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与学生父母当面沟通,更好的实现家校协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一个个学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一个个生动的育人故事还在续写。这些故事的背后正是老教师们深厚的育人阅历和难以割舍的育人情结。“我们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是我们一辈子的使命,我为此感到自豪和充实”,已是满头白发的老教师秦伟庭笑眯眯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