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管理学院辅导员金佳雯老师的带领下,管理学院校友采访团来到了陆家嘴未来大厦,采访了致君资产公司经理徐晨校友。徐晨校友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文质彬彬,成熟稳重,在之后的采访过程中更是推心置腹,平易近人。
徐晨,1996年入学,2000年毕业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投资金融专业,班级代码为32962。徐晨校友在校时曾任校外联副主席,徐晨谈到他在读大学前是一个很内向的人,通过在学生会的锻炼,增强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说这是大学培养给他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言语中,徐晨校友流露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怀念,当谈及他在大学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这一话题时,虽已是时隔十几年,但学长仍不忘的是临近毕业时与班主任的一次谈话,老师问他:将来毕业有什么打算?徐晨校友回答:做一名基金经理人。听到学生的回答,再结合他今日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依稀想象老师赞许的表情。人这一生可惜的不是理想没有实现,而是理想还没有开始。这尤其对于现在正处于大学校园的在校生何尝不是一种训诫。谈到校园及专业两个词时,徐晨校友说:上大学感到遗憾的便是没能更多的广泛涉猎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这致使以后的工作生涯注定更加崎岖,工作中遇到些许瓶颈。“当我们在大学里以背书来应付考试时,这些内容忘得很快,但从长远看,这些都是今后我们步入工作岗位急需运用的东西。只有当我们需要它们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缺什么,才为自己之前的不努力而感到遗憾”。因此,在采访过程中,徐晨校友向采访团反复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建议我们在校生一定要把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清楚。大学生活很丰富,但依然要以“学”字当先。
在回忆完他的大学生活后,徐晨校友谈到在毕业以后他的第一份工作与金融毫无关系,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在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期后,他觉得这份工作并非是他想要的,因此,他选择了放弃。从第二份工作开始逐渐与证券挂钩,先是在申银万国做销售随后转到机构部与基金公司打交道,辗转反侧,后来在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扎根,从高级经理一步步做到了总监的位置。在谈及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徐晨校友提及最多的两个词便是“努力”与“机会”。他说,两者固然都很重要,但是努力是基础是根本,机会是转折。倘若不努力即使机会在眼前,也无法“看见”它。
在谈及现在大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徐晨校友建议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学的时间,将专业基础打扎实,对于所学专业要有系统的了解以及属于自己的见解,这样到了社会上才可以独当一面。此外可以多参加一些面试,锻炼自己的胆识,应变能力,总结自己的不足,这对未来步入社会都是一种铺垫。
徐晨校友出生于1978年,与母校同岁,走访当天,记者团小队为徐晨校友送上了生日祝福。
通过此次优秀校友采访活动,让在校的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未来的道路上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增强了学习能力,培养了综合实力,为日后的学习及生活指点了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