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邮轮市场的重心东移,中国邮轮步入“大船时代”。对志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而言,机遇正在面前。 上海拥有亚太区域规模最大的专业邮轮码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2012年,这里接待大型国际邮轮120个航次,出入境旅客28.5**次;2013年,计划接待大型国际邮轮256个航次,预计出入境旅客可达60.8**次;2014年,当前计划船期已达380个航次,预计出入境旅客可达90.3**次。 机遇也属于邮轮产业方兴未艾的宝山区。在未来的建设中,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以提升功能、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港口建设,全力打造功能完备的亚太邮轮旅游枢纽中心。 5月23日,2013中国“邮轮旅游与区域发展”圆桌会议在宝山举行。各路嘉宾齐聚吴淞口,为上海邮轮经济发展把脉,也为邮轮产业勾勒出一条逐梦之路。 世界邮轮经济重心加速东移上海区域核心地位愈加凸显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 钱永昌 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最好的区域有三个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发展速度、影响广度、产业宽度各个方面观察,长三角地区的邮轮发展最引人注目,长三角地区港口城市发展邮轮条件最好的是上海。 在全球邮轮经济发展重心东移的趋势之下,中国各大沿海城市的邮轮产业不断发展,码头、港区不再是集装箱的一统天下,正成为集休闲、商务、娱乐、运动、观光、教学、文化创意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对上海和全中国港口城市而言,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不仅是一种难得的机遇,更是时代和城市发展赋予的责任。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从服务功能、邮轮靠泊吨位及接待邮轮和旅客的数量、出境游客量来讲,是目前亚太区域规模最大的专业邮轮靠泊港,连年高居亚太区域各大邮轮港口前列,美丽的“东方之睛”更加耀眼,已经成为亚太地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邮轮母港。一个全新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区,将对宝山、对上海、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带动和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和推进作用。 邮轮经济不仅仅是港口经济,更是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是第二、第三产业最佳结合的示范经济,是对区域经济具有巨大推动力的源头经济。上海在发展邮轮经济的过程中走出的邮轮产业带动港区经济转型、带动城市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换代的健康之路,必将更加辉煌灿烂。 打造世界一流邮轮母港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建平 2012年上海接待邮轮航次达180余艘次,其中母港航次达到120艘次,接待游客数已突破35**次,上海邮轮母港雏形已现。我们已形成了吴淞邮轮港和北外滩国客中心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为帮助邮轮公司实施邮轮航线和产品多样化战略,市交港局积极争取国家主管部门支持本地企业,包租邮轮经营台湾海峡两岸运输。目前已有9个航次的台湾航线包租申请获得批准,两岸包租邮轮有望成为上海邮轮市场新的增长点。 我们还将围绕打造一流邮轮母港的目标,从完善基础设施和营造发展软环境两个方面,全力推动母港建设。开展邮轮基础设施能力评估,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及时启动吴淞邮轮港二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争取三年内形成靠泊能力。推动吴淞邮轮港码头周边区域岸线功能的调整,完善邮轮港相关服务设施,延伸邮轮服务产业链,逐步将吴淞地区建设成为能够为邮轮提供油电供应、物资配送、废弃物接收和船员培训和派遣服务、为旅客提供餐饮、娱乐、休闲和综合交通等服务的邮轮服务基地。同时为邮轮企业在上海开设母港航线、拓展市场、采购食品、酒店用品和船舶维保等技术服务创造条件,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完善邮轮政策法规,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营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加快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上海市旅游局局长 杨劲松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是我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上海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更高,城市综合功能更加完善,发展旅游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根据上海“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上海将成为东亚地区邮轮枢纽港和亚太地区继新加坡、香港之后的三大邮轮中心之一。 吴淞口是上海濒江临海的水上门户,也是长江流域城市发展带的前沿阵地和沿海城市发展轴的中心,发展邮轮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2年,上海成为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建成,标志着上海发展邮轮旅游已进入大船时代,初步形成上海邮轮旅游分工合作、功能互补的基本格局。宝山有条件在邮轮经济发展实验区建设过程中先行先试,积极创新邮轮旅游发展新模式,加快形成以邮轮旅游为核心的产业链,与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等,共同形成上海“一港两地多点发展”的邮轮母港形态布局,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邮轮经济:宝山转型新引擎 宝山区区长、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汪泓 2012年前,以中国上海为母港的最大邮轮吨位为7万吨,2012年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建成运营,13.8万吨的“海洋航行者号”和7.8万吨的“维多利亚号”先后在此开启亚洲母港航线,将亚洲邮轮带入大船时代。 2013年将有4艘大型国际邮轮先后以吴淞口为母港;2014年,以吴淞口为母港的中国首条环球航线将正式启航,上海正在成为世界邮轮经济网络中的重要结点。 邮轮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宝山滨江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与上港集团(600018,股吧)合作联手对上港十四区进行整体转型开发,昔日老港区正加快打造成为集邮轮服务、商业商务、休闲居住为一体的上港滨江城。 2012年以吴淞口地区为核心的 “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正式获批,为宝山邮轮经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我们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并不断丰富以邮轮为核心的“邮轮、游艇、游船”三游经济。我们还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及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歌诗达邮轮公司联手积极建设上海国际邮轮学院,以期形成全国最大的邮轮人才培养基地和研发基地。 邮轮产业资本密集、人才密集、信息密集,附加值高、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国际化程度高,是宝山实现 “十二五”总体目标的强大引擎。宝山着力打 “上海牌”、 “国际牌”,发挥好上海打造国际邮轮母港 “桥头堡”作用,志在把吴淞口打造成为中国国际邮轮门户港、亚太地区国际邮轮首选目的地、全球邮轮区域性枢纽港、国际邮轮人才培养基地、亚太地区国际邮轮服务业集聚区。 亚太国际邮轮中心的战略路径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 肖林 国际邮轮中心在国际邮轮公司经营的邮轮航线和世界各地的邮轮港口群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是全球邮轮经济网络的重要节点。它应当是航运区位上的国际邮轮母港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旅游区位上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功能、经济区位上的邮轮产业链高端环节及相关要素集聚地。国际邮轮中心一般具有世界级的邮轮港口设施、多元的港口区域配套设施、通达的立体化交通体系、良好的城市知名度和区域旅游资源、高效完善的专业服务环境以及高水平的邮轮专业人才。 上海建设亚太地区国际邮轮中心的进程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一是邮轮产业的硬件设施建设进程;二是国内特别是长三角区域邮轮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三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营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的形成进展,特别是邮轮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创新力度;四是邮轮产业链拓展的难易程度,以及相关服务要素的集聚与培育情况。 上海建成亚太国际邮轮中心的路径为:近期以消费市场培育和邮轮港口及旅游目的地建设为重心,重点集聚国际邮轮母港建设、邮轮旅游目的地建设、国内邮轮旅游市场培育,初步建立邮轮运营政策体系,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夯实国际邮轮中心竞争力基础;中期以邮轮运营领域突破为重点,加强政策创新、环境营造,重点实现亚太国际邮轮总部营运基地和国际邮轮要素配置中心建设的突破;远期拓展邮轮上下游产业链,促进邮轮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实现全球邮轮制造及研发设计领域的突破,形成大产业发展的格局。 构筑邮轮经营管理人才的摇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史健勇 邮轮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 邮轮经济牵涉到旅游、船代、商业、文化、物流、船供、专业管理等多个领域、多个环节,是高度复杂的经济运行大系统,需要数以万计的懂经营、会管理的国际邮轮人才来支撑。加快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邮轮管理事务与规则的国际一流经营管理人才已刻不容缓。据估算,到2020年,我国邮轮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30万,而目前我国培养邮轮专业人才的本科院校不过10所,缺口将达到28**。 作为国内第一家组建邮轮管理专业的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坚持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对接邮轮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搭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在国际邮轮公司建立实**台,加强对学生邮轮理论素养、综合心理素质、国际交往素养、管理协调素养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的培养和熏陶。我们还与多家单位和部门合作,开办了 “上海国际邮轮学院”和 “上海国际游艇培训中心”,正在积极地为上海、为中国、为世界培养视野开阔、素质过硬、能力超强、求真务实的邮轮经营管理人才,为把上海打造成国际邮轮经营管理人才的摇篮而努力。 突破邮轮航线的局限性 上海市水上旅游促进中心理事长 许培星 伴随着全球邮轮市场逐渐 “东移”的趋势,中国已经成为潜力巨大的邮轮客源市场。今年更多的母港航次将带动上海邮轮市场的创纪录增长。 但目前,中国邮轮母港航线相对单一,主要以5-7天短期航线为主,上海、天津主要以日韩航线为主,三亚则以越南航线为主。今年各邮轮公司都希望开辟台湾航线,目前计划申请两岸直航的航次已有16个,但申请程序相对繁琐,批复时间长达2个月,这既加大了邮轮公司市场推广的不确定性及其难度,也进一步压缩了旅行社销售的期限。 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呼吁开辟国内内河、沿海邮轮旅游的新模式。日前上海邮轮旅游局限于周边国家航线的局限性,可以将国内内河从货运模式向客运模式转变,比如扬州、池州、南京可打造一条内河的邮轮航线;上海、青岛、大连可有一条沿海邮轮航线。这样既丰富了邮轮航线,也同时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游客来中国乘坐邮轮,欣赏中国国内的美丽景色。 制造豪华邮轮需破五大难题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邦涛 豪华邮轮是旅游业的高端装备,属于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豪华邮轮的建造具有技术、资金和信息的密集性特点。目前,世界邮轮产业主要集中在欧洲,作为国内首个着力于打造国际邮轮中心的城市,设计建造豪华国际邮轮是上海大力发展和完善邮轮经济产业链的需要。 目前上海设计建造豪华邮轮还面临着五大难题:缺乏能够有效组织、整合各方力量的机构组织及豪华邮轮制造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缺乏用于设计制造豪华邮轮的风险投资基金;缺乏能够进行有效融资活动的豪华邮轮集团公司;缺乏具有设计制造豪华邮轮经验、掌握豪华邮轮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及装饰材料的生产等各类团队以及能全面承接制造豪华邮轮的造船企业。 上海要打造豪华国际邮轮就必须加快步伐,从以下五方面着手:1、尽快形成豪华邮轮设计制造能力,掌握豪华邮轮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2、以相关政策与资金为动力,组建上海邮轮设计制造集团公司与上海邮轮集团公司;3、创造有利于本市邮轮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争取并寻求政策创新,制定专项政策;4、在市级层面加强国际豪华邮轮设计指导的顶层设计、明确具体规划及目标;5、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措邮轮产业发展基金;6、全方位加强邮轮设计制造与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延伸发展邮轮产业链 上海长江轮船公司总经理 张路 邮轮业对产业上下游的延伸有1: 10至1: 14的带动作用。按此,未来我国邮轮市场将是一个拥有数十亿甚至近百亿美元的 “蓝海市场”。 目前,中国在整个邮轮产业链上还没有触及邮轮产业核心环节造船和邮轮公司运营。想要真正推进我国邮轮产业快速发展,必须逐步切入邮轮产业链核心,积极介入其核心领域,建设邮轮船队,参与国际邮轮市场运营。这就需要国家在战略层面给予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引导。同时,码头区域建设、延伸开发也同样至关重要。参照世界邮轮母港的经验看,发展邮轮相关商业和服务并要产生邮轮经济离不开邮轮港周边商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只有诸如购物、餐饮、住宿等系列配套产业真正落地生根,才能打造出国际大都市邮轮母港品牌,产生可观品牌效应。 产业布局的辐射集聚效应将成为产业复苏和发展的试金石。目前吴淞口配套设施已日益成熟,待规划中的游艇基地建立之后,势必将会依托邮轮港优势,带动周边游艇相关产业落户与发展,吸引客源,推动邮轮经济,增加区域就业人口,加速服务业与旅游经济发展,提升船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 加快亚太邮轮旅游枢纽建设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锡琪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是目前亚太区域规模最大的专业邮轮码头。同时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也致力于亚洲及环太平洋(601099,股吧)区域邮轮经济圈的打造,吸引世界邮轮经济中心向亚太转移。 港口服务功能是打造“吴淞口”国际品牌的基础条件。我们以提升国际邮轮港口服务功能为目标,健全和完善标准化的接泊作业及游客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与国际客服标准体系对接;同时结合作业实践,进一步优化服务设施、码头开放空间、作业空间以及亲水环境空间。 与此同时,宝山区及中外运上海长江轮船公司已经将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二期建设(两个大型邮轮泊位, 650米岸线)纳入日程,并将于2013年底或次年初启动建设,届时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拥有四个大型邮轮泊位。我们也将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推进船员劳务培训输出、信息咨询、船舶维修保养、后勤补给、船供物流、船票代理、航运代理、金融保险、海事支持、交通转换等多种延伸服务,进而使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逐步形成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亚太区域专业的邮轮综合服务区。 提供品质最好的邮轮产品 皇家加勒比游轮有限公司亚洲区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刘淄楠 中国无疑是近年来全球最富潜力、成长最为迅速的邮轮市场。在运力迅猛增长的形势下,如何确保邮轮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以及邮轮市场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成为业内各界的一个热门议题。 邮轮业有近200年的历史,并曾在上世纪50年代由于航空业的兴起而趋于萧条。 70年代邮轮业复苏继而成长为巨大的产业,得益于邮轮业者将邮轮从交通运输方式到度假方式的成功转型。旅游度假市场分高中低三个区段,但是邮轮作为度假方式的生存空间在中高端市场,否则邮轮将沦为交通运输方式回归50年代。 在皇家加勒比公司内部有一句口号: “为赞叹而设计”。这句口号被落实到新船设计、餐饮与客房标准的制定、娱乐活动的安排到客服质量的掌控等各个方面,目的在于追求客人满意度的最大化。中国消费者对邮轮度假产品的青睐基于他们对品质旅游的期盼和渴望。消费者是邮轮价值链和产业链的源头,客人满意度是邮轮公司的生存之道,也是邮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宝山区邮轮产业发展及滨江开发大事记 年份 日期 重大事件 2008年 11月10日 宝山区与上海长江轮船公司签订共同 建设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合作意向书。 12月20日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奠基。 2009年 2月16日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建设工作推进 协调小组及技术顾问组成立。 7月18日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 揭牌成立。 11月10日 宝山区与上海长江轮船公司签订共同 建设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合作协议。 2010年 4月27日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迎来第一艘邮 轮排水量达11.5万吨的 “钻石公 主号”邮轮临时靠泊。 6月25日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 和新加坡邮轮中心正式签署“姊妹港协 议”,并共同倡议发起成立亚洲邮轮港 口协会。 2011年 3月14日 排水量达7万吨的 “皇家加勒比·海洋 神话号”邮轮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母港首航。 3月16日 排水量达3万吨的“精钻探索号”邮轮 首次停靠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3月18日 宝山区与上港集团签署共同建设上海 国际航运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0月15日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举行开港仪式。 2012年 1月4日 宝山区申报的“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发展 综合改革试点区”正式被列为上海首批 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2月19日 排水量达8.4万吨的 “阿卡迪亚号”邮 轮首次停靠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3月18日 排水量达6.9万吨的 “水晶平静号”邮 轮首次停靠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3月22日 排水量达14.9万吨的“玛丽女王二号” 邮轮首次停靠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5月17日 梦想起航2012上海吴淞口邮轮嘉 年华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幕。 排水量达的7.5万吨 “歌诗达·维多利 亚号”邮轮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母 港首航。 5月25日 宝山区发布《宝山区邮轮产业发展战略 规划》。 6月19日 排水量达13.7万吨“皇家加勒比·海洋 航行者号”邮轮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 港母港首航。 7月7日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首次顺利接靠 “歌诗达·维多利亚号”和“皇家加勒比· 海洋航行者号”两艘母港邮轮。 8月9日 宝山区与上港集团签署上港十四区整 体转型开发协议。 9月12日—13日 组织邮轮物资供应企业在2012中国 (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上设立了首 个邮轮物资专区。 9月13日 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复在上海市宝山区、 虹口区分别以吴淞和北外滩为中心,设 立“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 9月15日 2012上海市旅游节在上海吴淞口国际 邮轮港开幕。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和国 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为全国首个“中国 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揭牌。 9月28日 上港十四区整体转型开发项目启动建设。 2013年 3月14日 排水量达9万吨的 “维多利亚女王”号 邮轮首次停靠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4月25日 排水量达9万吨的“千禧年”号邮轮首 次停靠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5月19日 2012年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邮轮经济 专项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5月23日 “邮轮生活·精彩无限”—2013上海邮 轮旅游节在吴淞口邮轮港启动。 5月23日 2013中国“邮轮旅游与区域发展”圆桌 会议在宝山召开。 原文链接: 和讯网:http://news.hexun.com/2013-05-24/1544628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