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心人的鼎力相助之下,小年夜前一天,胡怡和她的一对双胞胎弟妹乘飞机来到了上海,和阔别已久的父母团圆。一家人吃上了4年来的第一顿团圆饭。3个孩子到了上海之后,各路“爱心”接连而到:宝山大场镇医生给他们送上了年货,本报副总编辑也代表《青年报》给姐弟俩送上了一笔压岁钱。 在本报报道了胡怡坎坷的探亲之路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团委联系本报编辑部,他们想带胡怡一家看上海。“作为我们青年人有责任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让他们感受到大上海的温暖。” 昨天,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年级学生蔡学晶和四年级学生张欣之带着胡怡一家和他们的梦想,出发了。 记者在各家单位和热心人的“爱心接力”下,思父母心切的重庆小女孩胡怡来到上海。一家人终于在异乡团聚。 胡怡在上海时还是婴儿。如今阔别多年再到此地,满眼都是陌生的——上海是啥地方,这里的楼有多高?这里的路有多宽?她要写一篇作文,向同学们“介绍上海”。昨天,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两位大学生为他们安排了行程,带着胡怡一家同游上海,帮助胡怡完成这篇快乐的“大作”。 一路问东问西 还与老外握手 “黄浦江有多长?”胡怡问她的大学生姐姐蔡学晶。在东方明珠 蔡学晶一下被问倒了。她还是个小有经验的讲演员,曾经在东方明珠当过志愿者,对周边大大小小的景点了如指掌。没想到小姑娘问出了略带“刁钻”的问题。周围的大人们赶紧在网上搜索。记者刚为她报出答案,小姑娘接连又问,“黄浦江有多宽?”接着哈哈笑了。 胡怡已经不再像刚到上海那般害羞腼腆。她和刚认识的哥哥姐姐拉起家常,不断地问东问西。路遇两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她好奇地对大家说,“你看,外国人!”她跑到外国人跟前,想搭话,却不知怎么开口。没想到两位外国阿姨会说中文,看到有个可爱的小姑娘站在跟前,便主动对她说,“新年快乐!”外国阿姨还主动与她握了手。胡怡乐开了。 三个小朋友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在东方明珠的“老上海陈列馆”,她和弟弟妹妹们玩起了弄堂游戏,他们夹弹子,抽“贱骨头”,胡怡一分钟夹起了19颗玻璃弹子,弟弟妹妹们都为她的“筷子功”啧啧称奇。 他们走进了仿造的老上海里弄,胡怡兴致勃勃地和豆腐铺的老爷爷拍照,认认真真地坐在“茶铺”里听评弹,在哈哈镜前乐开了花,在“西洋镜”前琢磨半天。她掀开老虎灶里的盖头,看看“里面有没有好吃的。”…… 乘坐浦江游轮 欣赏各色美景 胡怡喜欢博学的志愿者姐姐蔡学晶。在她眼中,蔡学晶简直无所不晓。“你知道豫园吗?”胡怡神秘地对记者说,“刚才,蔡姐姐跟我说了有关城隍庙的故事。”胡怡也是一个“故事王”,从东方明珠到豫园的路上,胡怡乐此不疲地讲着各种的故事,从白雪公主讲到灰姑娘,从万里长城说到兵马俑。她和蔡学晶拉起了家常,“我属羊,你也属羊。我们是一家”,两个属羊的女孩都笑开了。 逛了小商品市场,走过的摩肩接踵的九曲桥,挤出了密密匝匝的人群。豫园门外,孩子们大舒一口气。大家吃了些点心,到十六铺码头乘坐浦江游轮,游轮从十六铺码头出发,到外白渡桥,再转头到中国馆,又到东方明珠…… “我和胡怡聊天才知道,她手工艺课的剪刀胶水都是向同学借的,”蔡学晶告诉记者,“开学她的妹妹也要读书了。等她回家之前,我会买些剪刀胶水,还有一些文具,送给她们。” 胡怡昨天头一次坐了地铁,聪明的她已经对地铁小有研究了。她甚至盘算起哪站换乘可以到家。“从东方明珠到家,坐2号换7号线,到龙华东路站;那从豫园到家,要坐10号线换2号线再换7号线……对不对?”她得意地一笑,“下一次,我自己也能出来玩了!” 原文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02/13/content_125833.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