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工程的建设会涉及多个部门人员,也会涉及不同的行业背景,要使得工程能够顺利保质地交付完成,需要有一群监管人员存在。他们不仅要了解工程建设也要懂得工程管理,以及与工程合同相关的法律知识。 工程管理专业正是培养这些兼具工程建设和管理科学专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相比国外,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面还是比较局限的,主要还是围绕土木建设工程为主的管理。国内300多所开设本专业的高校皆是如此,只是在培养的侧重点上各校有所不同。 本期,记者分别采访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吴清副教授和上海电力学院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杨太华教授,请他们介绍工程管理这门交叉型学科专业,以及专业的培养人才特点。 类似于足球裁判员 工程管理专业名称是在1998年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大调整后所设定的,它吸纳了原有的房地产管理和土木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涵盖面拓宽了。但与国外所设立的工程管理专业从概念上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 上海电力学院工程管理研究室主任杨太华教授介绍说,譬如铁路桥梁和房地产等基础建设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促进内需很重要的一块,这块的管理人才需求量很大,工程管理专业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目前,上海电力学院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侧重于土木建设工程,并融进了电力方面的知识。“首先要懂技术,再学管理。”杨教授认为,工程管理和管理类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重视学科技术的培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前身是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这也是依托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起发展房地产行业而诞生的,那时社会需求量就很大。1998年专业目录调整后,工技大在原有偏管理的基础上加大了土木工程的专业技术含量,开始工程建设及管理科学并重的培养理念。 “工程管理的人才就好比足球裁判,他不一定是建筑工程师,但是他懂得土木工程建设,能够监督规范整个工程建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吴清副教授表示,专业知识是基础,不懂没法进行有效管理。 四大知识体系构成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型的专业,除了土木工程和管理之外,还涉及经济和法律方面的知识,这就构成了本专业的四大知识体系,俗称“四大支柱”。各校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侧重点不同,会依托学校综合实力,确定课程培养体系。 据了解,在我国300多所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中,仍是以经济管理类的院校居多。在吴清看来,这门专业还是偏理工类,基础学科中就包含工程概论和大学物理等理科知识。若土木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将来的就业面也会增强。 杨太华教授分析说,四大体系中的土木工程是属于专业技术,管理主要以工程项目管理和管理学基础构成。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也有很多,如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还有工程经济学。法律知识则是牵涉到合同管理和建设法规。 从一个项目开始进行市场研究、做概预算,再发布可行性报告,之后深入结构设计再到运营中的招投标,其中会牵涉到相关法律法规。在建筑现场还需要进行监理,工程完毕后还有验收。包括市场楼盘的营销和物业管理,这些环节都和工程管理专业有关。这四大知识体系就涵盖了整个工程建设从初期到实施以及结束的所有环节。 理工学科基础为主 在上海电力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15门必修基础课程和18门选修基础课程中,绝大部分都是理工类的课程。在15门必修基础课中设计工程类的课程就多达9门,还包含一门学院特点的电工技术基础。选修基础课中仍是工程类课程居多,还包含一些电气相关的课程。 如此看来,不难理解杨教授对记者所说的“先学技术再学管理的主次关系”。如果说电力学院是以理工科见长的关系而设置了课程偏重工程建设的话,那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科基础课程就相对平衡一些,工程类和管理类课程相当,但理工类课程仍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专业课程设置中,有17门必修基础课,其中也是以工程类的课程和数理类的课程为主。在16门选修基础课中,设计的范围就比较广了,除了工程专业英语、建筑学外,还包括保险学和公共关系学等相关专业构成。 “本专业对学生的理科基础有着一定的要求,更适合对理工类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学习。”吴清副教授告诉记者,从过去学院毕业出去的学生观察发现,在工作岗位中专业知识背景强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由房地产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两个模块组成,专业课程都是在进入大三之后才开始设计,大学的前两年都是在储备相关知识和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重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 工程管理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期间会产生多个环节,这些内容都会在大学的前两年让学生学习,待到了解所有环节之后再进行综合性课程的学习,譬如项目管理这门课程。学生在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会进行沙盘实验。 学生会分小组在沙盘实验室进行操作,大家扮演工程建设中各部门人员角色,如经理、财务、质量监督、材料采购和设备管理等。“如何把他们合理地组合在一起,保证工程建设科学保质量的完成就是学生们所要做的,他们会在其中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强化。”吴清说。 概预算是工程建设中相当重要的一块内容,它是把施工图变为算量的图,也就是把施工所需要的材料通过计算进行价格转换,以此确定施工投资的可行性。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借助一些案例进行练习。本专业学生也可报考概预算师的资格证书。 杨太华教授认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和合同管理是本专业相对比较重要的核心课程内容,他具体介绍了后两门课程。工程造价管理也就是项目费用管理、成本花费的预算,和概预算的概念是相同的,它便于企业进行投资的预判。 “要做好这方面管理一定要懂土木工程建设,人工花费、材料费、税金等等所需要的费用都得考虑到。”杨教授表示,相配套的实验课程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体验,依据国家规范和指标来反复实验,增强专业技能。 合同管理课程不同于其他合同,一定要懂工程管理和造价,否则无法解决因此而发生的经济纠纷。杨太华解释说,合同的变更是工程建设合同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因为它受到太多环境和人的影响,需要及时作出内容调整和变更合同。这个知识环节还需要学生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通过实习积累经验 工程管理又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专业,无论是上海电力学院还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在上海电力学院,实践环节由认识实习、课程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块组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实习则从大一就开始了,学校注重产学合作,和多家企业都有着长期的合作。 上海电力学院在大一新生入校初,会组织学生前往校实践基地参观了解,对所学专业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有个感性的认识。在大二下学期到大三每学期都会有两周的实习期,主要是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运用和强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参与局部的工作体验。 “毕业实习则是一项综合实习,是学生在工作前的最后热身,学生会跟着企业工厂技术人员学习。”杨太华介绍说,不少学生在实习过后就被实习基地的企业所录用,因为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每学年的暑期都会安排学生前往合作企业进行6至8周的实习,学生在这段时间内能将所学的知识和企业内的工作岗位一一进行对应。譬如进入建筑工地后,学生们能够观摩到扎钢筋、浇灌水泥等建筑生产环节。也会有学生在企业内观摩如何进行概预算等。 大四期间,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企业进行蹲点实习。据吴清的观察,工程管理专业一直是学院内就业的热门专业,就业对口率是非常高的。“很多学生在毕业实习后,就被我们的企业合作单位所聘用,专业的实践能力是他们很大的优势。”吴清说。 原文链接: 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3-01/25/content_715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