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7月27日电 “乙肝携带真的不可怕,日常接触根本不会传染!”为消除乙肝歧视、宣传科学知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三学生张永刚一周前骑车独自踏上了去西藏的路。46个城市,5000公里,他希望这场特殊的“行为艺术”能使公众对国内1亿多乙肝携带者有更多的接纳与认可。 今年23岁的张永刚,自己并不是乙肝携带者,但长期关注着这个人群。“每10个人中间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但由于偏见和误解,他们还普遍生活在被歧视的状态下,令人心痛。”张永刚说,他的朋友中就有携带者,他们生活得小心谨慎,生怕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应该做些什么!”7月学校放暑假,爱好骑车旅行的张永刚便策划起这个活动。由于缺少经验,他联系上了同为大学生、被称为乙肝斗士的雷闯,表达了“为消除乙肝歧视而骑行”的想法。正在策划“7·28世界肝炎日”活动的雷闯被感动,他帮助张永刚设计了宣传用品。 带着500余张乙肝科普书签、4面用来征集签名的大旗帜和30面写有“消除乙肝歧视,还在路上”的小旗子,7月19日张永刚从上海出发了。除了把书签和小旗子发放出去,张永刚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大旗帜上征集到一万名沿路百姓的支持签名。 “路上的人最关心的是我能不能骑到西藏,而不是我宣传的反乙肝歧视。”说起这一周多来的感受,张永刚有些无奈。 张永刚每天骑车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一停下来休息、吃饭和住宿时,他就会向周围的人普及乙肝知识。虽然出发前有心理准备,但路上老百姓对乙肝知识的缺乏还是令他十分吃惊。“很多人不知道,乙肝携带病毒不会通过交流、吃饭等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还有人一听到‘乙肝’两个字就扭头跑了,生怕我就是病人把病传染给他。”张永刚说,有好几次他还被误以为是卖药甚至诈骗的。 在后方,雷闯和其他志愿者一直通过微博给张永刚打气。雷闯分析认为,尽管科学已经证明乙肝携带不会传染,但之所以现在这个人群还被歧视,很大原因是曾经的误导宣传造成的,要扭转公众的认知需要很长时间,其中最关键的是普及相关知识。 不过,一路上,仍有许多人让张永刚感动。“在安徽的一个码头,一位船夫得知我在做义务反乙肝歧视宣传,硬是没要我买船票;在各个地方吃饭,有很多餐馆老板主动减餐费或者给我加菜;还有路人从我手中接过小旗子,说帮忙宣传……” 7月25日,张永刚骑到了湖北武汉,顶着37℃的高温,他与当地的志愿者在街头做了次大型的反乙肝歧视宣传,征集到了数百个签名。“看到大家一笔一画地签下承诺,我一路的辛苦都忘记了。还有乙肝携带者特地跑过来感谢我们呢!”张永刚兴奋地说。 连续多日的骑行,已经使张永刚身上打了不少“补丁”,不过对于前面的征途,他还是充满了信心和期盼。“这是我第一次做公益活动,虽然累但感觉很好,期待路上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张永刚说,不管多累,他都会坚持到终点,在未来他也还会继续当志愿者为消除乙肝歧视而努力。“但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依旧在路上骑车旅行,但乙肝歧视已经到了终点。”张永刚说。 原文链接:http://www.dahuawang.com/dsb/html/2012-07/28/content_34315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