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时事)“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这些描写清明的诗句早已耳熟能详,但传统文化的价值如今是否被现在年轻人认同、继承和发扬成为了社会关心的话题。记者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获悉,最近,无论是思政课堂还是专业课上,该校的教师们正纷纷结合“清明节”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校园。 该校先期开出的四堂“清明节”专业课分别是:会展专业的《设计清明——会展系统规划》、航空运输学院的《清明节和礼仪》、服装学院的《清明节和服装》,以及社会科学学院的《让传统闪耀现代的光芒——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清明节与会展经济有何关联?“实际上,在会展设计领域,节事研究是很重要的方向,不同的节日对展会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工程大会展设计教授吴亚生教授娓娓道来,他告诉学生,中国的展会体现传统节日还远远不够,每个会展设计专业学生都应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责任。课堂上,他引用了“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诗句形象说明了清明前后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景象;引用了“思时之敬”表达对于先烈、祖先、父母给予生命的敬畏和感恩;引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阐述清明节作为文化符号的力量。吴亚生还介绍了反映北宋期间繁荣场景的“清明上河图”,清明祭祀、清明扫墓、清明踏青等清明节重要节事活动。 航空运输学院的卢意老师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为课堂上的学生们讲述“清明”的由来。卢意认为,这些未来的空姐和民航飞行员将来有机会用外语向外国客人介绍:“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这何尝不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介绍,工程大将会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作为向学生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 》相关调查 近九成大学生爱过中国节 明天就是清明节,如今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度如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团委在松江大学园区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显示:逾九成受访者每年都会过清明节及其他中国传统节日;过半受访者表示会在特定节假日食用传统食物,如青团、月饼、元宵等。值得一提的是,88.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另外,调查报告指出,清明节在大学生眼中,已不是外界所误传的只是“青团节”,也不仅是放个假,吃吃玩玩而已,更多的大学生希望了解传统节日背后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多数大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存在及发扬的必要性。 原文链接:http://youthdaily.why.com.cn/epublish/node37623/node41676/userobject 7ai3114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