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涩的大一一路走过,第一堂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每位教授和蔼的笑容和谆谆教诲还犹在耳畔,路边的花草树木也一如往昔的翠绿,我在这里成长为有用之才,却要不舍地离这象牙塔而去……今天我们要在这里跟您——我最爱的母校,说一声再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一场07级毕业生晚会,独具匠心地用毕业生“致父母”、“致初恋”和“致母校”的三封书信串联起整场晚会的三个篇章,书信内容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每每说到动情处,毕业生们无不潸然泪下。 成长 给父母的家书 骊歌起时我们话离别道珍惜学感恩。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近日一场“真情流露感恩回报”毕业生晚会上,依靠着三封书信的生动演绎,引起毕业生的共鸣。台下的每一位毕业生们都在脑海中翩翩回忆起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以此来作为青春的纪念册。 当天,680多个座位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志宏堂座无虚席,当舞台的屏幕打出了大家对于母校的心声,当两边的投影墙上滚动着校园的每个角落和学生的每个笑容的时候,大家思绪万千。 “爸爸妈妈,我考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了,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我马上要离开你们,学着独立,学着照顾自己。我要用心开始我的大学生活,我将用四年见证我的成长。”当融合了太多人为“原形”的致父母书信,在台上娓娓念出时,毕业生小陈的思绪回到了自己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到随后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求学,离开父母的那四年,不再受到父母“温室”的保护,他积极地参加社团、学生会、社会实践、产学研实习,人际、礼数成为他成长路上的必修课。想到自己的历练成长,以及父母的爱,让这个大男生当场泪撒现场。 演出中,父母代表的一句“孩子,你长大了”赢得了场下所有毕业生们的掌声。掌声不仅是送给台上的演员们,更是送给了不断成长成熟并懂得担当的自己和彼此的父辈。 成人 给初恋的情书 在接下来的环节,全场则跟着生动剧情和美妙音乐,回顾了给初恋的情书。校园里那段纯纯的爱情,每个人的心底深处都会永远留着一方空间铭记。 “那林荫道上的偶遇是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那天你拿着一本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一个人靠着树上,静静地看着。我很想问你的名字,却终究没有踏出那一步。所以,至今为止,我都叫你若雨。”“宿舍的哥们都看出了我的心思,我却嘴硬不敢承认,他们说要帮我问你的名字,我说我知道。”……那一段段年少轻狂的往事,让台下的毕业生们感慨万千,唯有用掌声才能抒发心中的共鸣。 工程大化工学院的小烨听着“给初恋的情书”,不禁感怀万分——在青春岁月的那一份悸动,让日后的我们回想起来是那么的弥足珍贵。毕业生小王则甜蜜地说:“在大学遇见了让我心动的那个她,然后我们一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分享甜酸苦辣,那一段岁月,让我有了很大的动力,也让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成才 给母校的别书 “母校就是允许自己骂一千遍,却不允许别人说一句不是的地方。”每一位毕业生在毕业之际,仿佛才意识到自己身上烙上的工程大的烙印。 晚会最后,给母校的别书在耳畔响起——“我们即将踏上新的路程,依然会带着工程大的标记,铭记母校‘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训,奋斗在各个岗位上。” 当大四毕业的学子步入了社会,实习、就业,奋斗在工作的各个岗位,但母校给予他们的精神动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工程大化学化工学院的陈爽同学是一名世博志愿者,世博志愿者的那份奉献精神是他至今坚持的宝贵品质。在他实习的单位,他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积极向公司的领导倡议做公益事业,资助爱心学校,“母校教会了我勤奋、踏实、奉献的精神,我希望用这样的精神在更多的地方延续,这就是母校给我的精神财富,我将受益终生。”2011届毕业生陈爽说道。 这三封书信汇集了铺满四年大学路的回忆,见证了每一位毕业学子的成长历程。“催泪工程大毕业生晚会之后,让我们带着珍贵的成长礼继续上路。”毕业生王烨动情地说。 原文连接: http://youthdaily.why.com.cn/epublish/node4/node37774/node37778/userobject7ai2745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