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学生只需带上VR头盔,就可“走进”飞机驾驶室中,跟老师学习飞机驾驶知识;虚拟试验室里,各地的学生可以学习汽车组装、进行协同操作,打破空间限制;轨道技术人员可以置身世界各地地铁轨道中,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学、交流,避免真实的实验或者实地操作前带来的危险;足不出户便可以尝试各种物理、化学等实验,获得与真实实验一样的体会……VR教学让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12月7日下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VR综合实验中心正式揭牌启用暨曼恒奖教金签约仪式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上海工程大”)艺术楼一楼举行。上海工程大校党委书记李江,副校长鲁嘉华,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党办主任王陈,校办主任徐阳,教务处处长方宇,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会,副总裁袁鑫,产品工程中心总监徐崇哲,运营总监侯钰钰,HR总监杨婷共同为实验中心揭牌。揭牌仪式后,双方共同签署“曼恒奖教金”协议,致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上海工程大VR综合实验中心是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筹建,面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工科建设的重大需求,旨在围绕我校“三协同”办学特色和理念,打造大工科类、大艺术类专业共同的虚拟现实实验实**台。
“以前带学生到实地进行教学和训练费时费力,而且效果并不是特别好;现在学校建设了虚拟现实实验中心,将真实场景一比一进行虚拟建模。并且在VR培训中,学生可以带着头盔进入虚拟世界中近距离观察机器的内部结构”上海工程大学老师如是说。
据介绍,实验中心承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类、电子电气类、电子信息类、新能源汽车类、化学工程类、材料科学类、轨道交通工程类、现代民航工程类等工科专业及艺术设计类、服装设计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及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尤其是教学环节中的虚拟设计、开发、工艺等实习、实践教学任务。
不局限于单一的VR教学用途,上海工程大VR实验中心将具备“VR教学中心”、“VR创作中心”、“VR设计展示中心”、“艺工融合创新教学平台”四大职能,将全球领先的VR新技术融入工科和艺术教学环节,打造集“教、学、演、练、研”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创新性虚拟实验实**台。
VR实验中心配置曼恒数字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平台级”异地多人协同教学平台,、国内首款虚拟场景设计软件-DVS3D,国内领先虚拟现实工业可视化软件-VRDO等先进技术,搭载VR-Wall LED 虚拟墙教学课堂等曼恒领先虚拟现实行业市场的全新硬件产品。
其中,学生通过操作IdeaVR平台获取VR素材资源,“零编程”编辑器可实现快速搭建场景内容并制定交互以及行为逻辑,真正实现了“不懂编程也可以轻松制作VR内容”的教学痛点。另外,而“异地分布式多人协同工作”这一特点,还原真实世界中大型活动的分工与协作状态和过程。在教学中,每个学生带上头盔或者立体眼镜,带着各自的视角,浏览和操作同一场景,相互协作地共同完成某项复杂的工作,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老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
专项奖教金,鼓励更多优质VR内容的输出
用新型的虚拟现实交互设备,结合学校各专业的教学特点,打造VR创新教育课程,解决部分专业如机械工程、航空航天、服装设计、多媒体专业等在实际场景中难以进行实地教学的痛点之外,为了鼓励更多老师进行VR教学、创造更多优质的VR课程内容,学校与曼恒数字共同签署推行“曼恒奖教金”制度。
“曼恒奖教金”主要是为了奖励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无私奉献,在虚拟现实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学、科研人员,发挥企业奖教金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队伍。
同时,曼恒数字还将在学生实习和就业中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联合业内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当时市场需求,按照一定比例推荐学生就业。双方将进一步在虚拟现实领域实现实验平台开发、学生培养、实习基地、人才选拔和企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最大限度发挥产学研结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原文链接:
上海科技报多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