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俊:让基础设施更安全

时间:2020-12-22浏览:977来源: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作者:摄影:


吴俊,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冲击爆炸效应与工程防护领域的基础理论、材料研发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工程防振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防护结构协会会员。2012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英国莫特麦克唐纳有限公司作为岩土工程师负责新加坡地铁线C913C937标段隧道及基坑设计工作,同年11月入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2015-2017年在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归国留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出版英文专著1本,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5篇,包括JCR一区期刊6篇(第一/通讯作者),申请发明专利5项。

  

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期,“五横五纵十联”的规划目标以及“一带一路”的国家级顶层战略振奋人心,与此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生命线道路等建筑结构的安全问题日趋凸显。如何提升新建建筑物的抗爆性能,如何对既有建筑进行抗爆防护加固,如何对爆炸后受损建筑进行快速有效评估及修复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吴俊副教授申请并获批的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近场爆炸作用下UHPC-FST墩柱的性能劣化机理及损伤评估方法”,将完善UHPC-FST桥梁墩柱抗爆理论体系,提出了UHPC-FST桥梁墩柱在近场爆炸作用下性能劣化机理分析及损伤评估的方法,可对我国现有桥梁墩柱设计规范形成有效补充,为桥梁结构抗爆评估与加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013年,怀揣科研梦想的吴俊老师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开始新的征程。在一次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被拒后,吴俊老师开始积极地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听取不同专业、不同角度的各种建议,并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科研方向,使研究内容更接地气,更具社会价值。回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的艰难历程,吴俊老师认为:首先,在坚定自身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要认真听取专家的各类建议,这里不仅仅是指同行的学术层面评价,还应有其他相关行业对研究内容的逻辑性、合理性的评价;其次,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掌握研究内容的发展基础与发展方向,进行创新性设计;最后,一定要恪守初心,坚持不懈,经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前行的方向与动力!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