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报

学校校报

2024年6月30日总第1018期

时间:2024-07-01浏览:10来源:新闻网作者:摄影:

6月30日.pdf

第一版

挺膺担当启新程奋斗逐梦勇前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629日上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松江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全体校领导、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学院党政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校友代表、教师代表、毕业班辅导员、2024届毕业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毕业典礼。

校党委书记李江,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和全体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为毕业生们拨转流苏、颁发证书,并送上对毕业生的谆谆嘱托和殷殷期望。

李江书记为毕业生代表启动“党建领航灯”,点亮毕业生美好未来的“星辰大海”。梦想如星辰、虽远必至;青春似火焰,炙热不息。李江书记对毕业生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他们在党建引领下“信仰满格”“奋斗满格”“正气满格”,胸怀青云志、不忘赤子心,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化作点点星光闪耀中华大地。

俞涛校长向圆满完成学业的毕业生们表达了热烈的祝贺,向一路关爱和培育学生成长的老师、家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校友们、合作伙伴们送上崇高的敬意。他悉数介绍了2024届毕业生在基层奉献、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涌现出的优秀典型,并向全体毕业生提出希望:做胸怀国之大者、善于脚踏实地、勇于突破困境、勤于仰望星空的程园青年!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刘志钢教授代表全体导师交流发言。他激励全体毕业生要树立崇高理想,厚植家国情怀;保持奋斗激情,实现个人价值;坚持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

2013届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毕业生、松江区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委委员、松江区工业企业联合会副会长、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理事、上海博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昀先生,分享了自己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勉励学弟学妹们要稳中求进、先行后立、内核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智慧。

研究生代表、2024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公派留学至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化学化工学院李怡霏同学讲述了自己在母校从4年本科到3年硕士,2500多个日夜的追梦故事,总结出研究生须以高质量完成学业筑牢未来事业发展的基石,研究生当以肩负新时代使命作为干事创业的价值追求的感悟与所有同学们共勉。本科生代表、驻港部队退伍士兵、退伍军人服务站站长、2023年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2024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管理学院努尔特烈克·努尔兰同学结合自身从新疆巴郎成长为驻港战士,从上海求学到反哺家乡,在七年时间内走过的三次“远征”,诠释了工程大学子“以奋斗之青春,怀家国赴山海”的使命与担当。

全体参会毕业生合唱《毕业歌》,伴随着激昂的旋律,抒发“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训精神,满载着希望祝福,胸怀着鸿鹄大志,从美丽程园启航,努力争当国之栋梁,谱写上工程学子的青春赞歌。

挺膺担当启新程,奋斗逐梦勇前行。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是身负重任、谱写担当的远征,祝福2024届毕业生们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未来的道路鹏程万里、前程似锦,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学生处)

 

涂善东院士做客“名家论坛”

“为什么我们高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如何回归教育的第一性原理?”带着影响深远的钱学森之问和教育家的深厚情怀,621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化工装备安全技术专家、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院士做客第七期“名家论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全面工程教育再创新”的精彩讲座,探讨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之道。

 “名家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特别顾问、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朱高峰院士倡议定期在我校举办。本次论坛由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和创新战略研究院主办,俞涛校长主持。学校机关部处、各院系200多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

涂善东院士长期致力于化工装备安全、高温强度学、先进能源材料与装备等领域的研究,先后5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被国际同行誉为“世界蠕变设计领域令人瞩目的人物之一”和“世界级科学家”。涂善东院士提出并积极倡导“全面工程教育”,重视工科学生的非技术能力培养,注重工程伦理,俞涛校长盛赞本次讲座是“迟来的一堂思政课”。

涂善东院士针对我国工程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现实,积极倡导“全面工程教育”。这一理念于2006年正式提出,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国际工程教育杂志(Glob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的编者按在介绍涂善东院士的文章时表示,“全面工程教育”是提升中国工程与技术教育的新概念(A new concept devised to enha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China)。有外媒预测,这将成为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大事件”(I see its becoming a big story)。作为全面工程教育最早的倡导者,涂院士表示,实施全面工程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涂善东院士强调,任何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教育”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战略中的战略。全面工程教育秉承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理念,仍需要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它所涉及的关键性问题还包括:与产业界的合作教育、为适应技术前沿发展与全球化要求的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工程教育再创新,需要重构“新根须-新树木-新森林”的逻辑以培养工程科技人才,任务驱动、课程整合、创新创客教育等均是值得实践的方法。

在涂院士看来,全面工程教育不是发散的教育,需要依靠教学法的创新实现其理念内涵。比如,从学校层面上整合课程进行“微专业”改革,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他高度评价认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扎根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长期坚持产教融合、合作教育立家,致力发展现代产业学院,给工程教育再创新做出了示范。最后,涂善东院士以回归教育的第一性原理,“好的教育,就是要实现师生内心的自在和谐”同在座师生共勉。

讲座互动交流热烈,涂善东教授就人才培养两极化现象、如何面对国家需求对人才进行引导和培育、回归工程教育本质及核心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讲座前,夏春明副校长陪同涂善东教授调研了我校航飞工程学院波音737-800模拟机、材料工程学院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电子电气工程学院5G+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工教)

 

第二版

【党纪学习教育】校领导班子赴上海市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学习教育

为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在党纪学习教育中的作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625日上午,学校党委书记李江带领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赴上海市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在市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基地,学校党委领导班子一行重温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开展党的纪律建设的伟大探索,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对上海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新时代上海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举措和取得的成果,现场观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大家深受教育和触动,纷纷表示这次警示教育是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思想课、纪律课,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弘扬践行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学校党委通过抓好警示教育,进一步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下一阶段,学校党委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将纪律建设贯穿干事创业始终,强化纪律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激励履职担当,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学校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部分成员参加学习。(邱峰)

     

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专题教研活动

626日,学校组织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第三次教研活动之名师工作室专题活动,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校党委书记李江、副校长夏春明、湖南工程学院副校长吴志军、新疆工程学院副校长刘海清、新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李涛、昌吉学院党委书记罗旭、副校长李硕,我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负责人、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培育)负责人、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出席活动。活动由副校长夏春明主持。

李江书记指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是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式,推进中西部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举措,是地方应用型高校集群发展、汇聚合力的具体行动,对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纵深发展、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共建共享,具有重大意义。要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充分发挥协作、共享、跨界和创新功能,共享优质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在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和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国内高校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共同推进各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推动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负责人顾晓英教授分享了“顾晓英工作室”建设经验。出席会议的兄弟高校负责人和课程思政工作部门负责人分别交流发言。

线下会议部分,进行了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名师工作室授牌和证书颁发仪式。李江书记对分中心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本次会议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自2023627日成立以来的第三次教研活动,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既是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校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的又一次创新实践。后续,虚拟教研室将在五所成员高校中进一步深化共建共享,通过“互联网+智慧教育”等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活动,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教务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六期暑期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学习班开班

6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六期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学习班开班式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李江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及全体教师参加开班式,开班式由学院党委书记董旖旎主持。

开班仪式上,李江书记提出,一要加强“第一学院”建设,提升马院发展能级;二要加强教育教学特色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三要加强学科学位点建设,积极申报马学科博士点;四要加强传帮带作用,建设一支一流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

学院党委书记董旖旎表示,本次学习班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更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学院将坚持常态化、全覆盖、分众式特点的思政课教师培训,着力提升学院教师的业务能力与育人水平。

学院教师代表王洁和林炫羽就参加历届学习班分享学习体会。

本次学习班为期2周,内容设置覆盖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院治理5个版块,共12个课程模块。将采用主题报告、专题学习、交流研讨、案例教学、活动展示等多种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院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院将以此次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学习班为抓手,深化思政课“主阵地”建设,创新“大思政课”路径,深挖下一轮博士点申报筹备的重点,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育的关键,力求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水平发展的新台阶。(马院)

 

【党纪学习教育】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

628日下午,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特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董德兵教授作《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遵循——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辅导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主持。

董德兵教授聚焦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党纪为基本准绳,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规制定、党纪学习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等四方面,对《摘编》十个专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强调要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中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的主旨要义;加强党纪学习教育,增强遵规守纪自觉;敢于善于斗争,严格精准执纪等三方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董教授的报告诙谐幽默、案例详实、逻辑清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对我们深入学习《摘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朱晓青副书记、副校长在主持会议中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学习贯彻《条例》上下功夫见成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使党员干部增强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更加自觉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杨晓瑞)

 

第三版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科艺共生-红色文化跨媒介艺术作品高校巡展”上海站启幕

627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科艺共生——红色文化跨媒介艺术作品高校巡展”上海站在长宁校区产教融合大楼拉开帷幕。

校党委书记李江,校领导门妍萍,上海市文创办专职副主任、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强荧,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童科,国家艺术基金上海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夏萍,中共二大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江西财经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嘉兴大学设计学院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学校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李云先,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国际创意设计学院院长顾艺,教务处,科研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开幕式由校领导门妍萍主持。

本次巡展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由我校主办,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委会协办,由我校国际创意设计学院、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西财经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嘉兴大学设计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创意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开幕式上,李江书记与相关领导、嘉宾共同为“科艺共生-红色文化跨媒介艺术作品高校巡展”上海站启幕。

领导门妍萍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本次巡展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于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和未来设计师坚定赓续红色精神的深切期待。

强荧副主任表示,市文创办大力支持红色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将数字媒体技术创新性应用于红色文化的创意设计。

夏萍副主任介绍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的重大意义,强调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助推上海地区红色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沈榆教授、同济大学范圣玺教授分别带来主题为《初心与使命一一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艺术设计》《艺科融合的创新实践》的红色文化主题讲座。

本项目从518日至今已陆续在长春工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嘉兴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举办巡展。展览借助我校在数字媒体领域的专业优势以及NCDA大赛的传播优势,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红色文化数字设计传播、交流的平台。(国创)

 

学校与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27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副校长夏春明一行访问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双方共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憬,微小化模组制造工程中心副总瞿文元等出席签约仪式。

俞涛校长衷心感谢环旭电子作为集成电路行业的领军企业对于学校教育的支持。他强调,学校自创立以来一直秉持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与企业产学合作的新模式。此次与环旭电子的战略合作标志着校企融合发展揭开了新篇章,为双方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曹憬总经理热烈欢迎学校领导一行来访,希望双方依托学科与人才优势,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携手实现互补与共赢。

在俞涛校长和曹憬总经理的共同见证下,双方代表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夏春明副校长和瞿文元副总共同为合作揭牌。俞涛校长为公司的三位专家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我校设立了专项奖学金,以支持学校的教育事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军代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受捐赠,并向曹憬总经理颁发了捐赠证书。

在签约仪式结束后,校领导们参观了环旭电子的产线和展示厅,深入了解公司的生产工艺、技术实力以及产品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此次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资源整合,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材料)

 

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629日下午,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武夷路校友之家召开。校长俞涛,副校长夏春明,基金会理事、监事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基金会秘书长陈兴杰主持。

会上,俞涛对本届基金会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新聘和留任的理事、监事表示祝贺!同时,他对基金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链接社会。基金会是社会参与学校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发的重要桥梁,要整合社会资源,要多做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重点突破的事情。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各位理事会成员的加入为基金会带来了更多新的理念,要集思广益,将基金会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基金会高水平运转。三是坚持规范运作。基金会要坚持规范治理与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才能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俞涛校长、夏春明副校长为新任理事、监事颁发聘书。基金会理事长朱蓓作了题为《使命、定位与发展》的主题报告,分享了对教育基金会行业,特别是对我校基金会发展的深入思考。与会理事、监事围绕汇聚资源实现基金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共同体开展了热烈讨论,表示基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聚焦学校区域合作、产教融合、科创孵化等领域发力,多维度多元化拓展资源。(外联办)

 

2024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青团实践育人出征仪式顺利举行

626日,“学习新思想、争做好青年”2024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青团实践育人出征仪式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学生工作部(处)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吕宁,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顾守进,校团委书记陈翼然,各学院团委书记,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负责人,西部计划志愿者,爱心暑托班志愿者,暑期挂职锻炼代表等出席本次出征仪式。

朱晓青为社会实践育人项目出授旗征,她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在思想上推陈出“新”。青年立足新时代要有新担当和新作为,面对工作的“急难险重”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青年学子要在“新”字上下功夫,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二是在能力上提“质”增效。勇于创新,善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求新的突破口,不断与时俱进,提质增效,提高自身修养,增强过硬本领;三是行动上强“生产力”。要强化责任意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立足专业,主动研究、主动思考,敢于面对技术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精心、精细、精致”的工匠精神,做到表里如一、有始有终。

会上,学生工作部(处)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吕宁为2024年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颁发筑梦行囊;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顾守进为挂职锻炼同学代表赠送书籍;团委书记陈翼然为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志愿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团委副书记刘晓明作2024年学校共青团实践育人项目工作报告。

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志愿者代表张沛雯、第26批赴滇志愿服务接力队总队长唐全、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陈培轩、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代表李千蕙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今年暑期,我校236支社会实践团队2900余名程园青年将奔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50余名志愿者将参与上海市实事工程“爱心暑托班”项目志愿服务;60余名同学将开展挂职锻炼;14名同学即将踏上征程开展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在祖国西部书写程园青年奉献的故事!

校团委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把社会实践作为团结引领广大青年提升综合素质、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基层、奔赴一线,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中锤炼思想、体悟成长,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团委)

 

第四版

【媒体聚焦】深入推进“一融双高”,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

李江

编者按  627日,《文汇报》刊载了校党委书记李江的署名文章《深入推进“一融双高”,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文章从“突出‘三个强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聚焦‘三个深化’,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抓好‘三个注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三个方面,详尽阐述了学校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坚持把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获得的显著成效,学校通过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创新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路径,奋力建设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建设目标,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坚持把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连续5年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结果中保持应用技术型第一梯队,2023年名列第一。

一、突出“三个强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切实发挥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强化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持续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完善党委议事决策制度,修改完善全委会、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坚持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民主恳谈会制度和校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加强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畅通与一线师生的信息沟通渠道。全面优化二级学院党政班子设置,选优配强二级学院书记、院长,健全完善二级学院内部治理,不断提升二级学院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强化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干部政治建设考察机制,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将干部“一贯”表现与“一时”情况相结合,做到对干部经常性了解,全面掌握政治表现。开展覆盖全体中层干部的任期考核,有效推动干部队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使“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更加明晰。推动校院两级党校面向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党性教育,组织中层干部暑期赴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开展专题培训和党性锻炼,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进青年干部人才动态库建设,大力推进干部挂职锻炼,选派62名干部人才赴校外单位挂职锻炼,为后续年轻干部人才全面系统培养打下基础。

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构建“三圈三全四协同十育人”工作格局,获批上海市首轮“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建设单位。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学院”建设,积极推进马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成功获批“上海高校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5G马院”教学改革,推动探索“5G+ICLASS”平台应用和“5G+德育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建设及运行。推进形势政策课建设,打造交通中国等品牌思政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形成“知行大课堂4.0”“5G+ICLASS智慧思政”等一批特色品牌项目。扎实推进就业“一把手工程”,连续4年顺利完成教育部全国百所就业状况布点监测高校监测任务,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中位列第29位,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二、聚焦“三个深化”,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一个《意见》+十大专项计划”,深入实施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深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部署,聚焦“破五唯”,坚持“先立后破”,改革职称评聘、聘期考核等制度及工作要求,制定修订一批人事人才政策,重构了人事人才工作体系,强化导向作用。开展二级学院投入产出评价,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质量、效益、贡献”导向,引导和激励二级单位做强特色优势;教师考核坚持“以贡献论英雄”,重点评价人才创新成果和实际贡献。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推动构建师德全域考核体系。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高层次人才从引进到考核的全过程有效管理,强化人才队伍引进与培养,切实发挥好高层次人才的作用。截至目前,国家级人才达到2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2人),省部级及以上各类人才称号获得者逾145人,人才高地逐步凸显。专任教师规模从1388人增加到1551人,博士率从48.7%提高到63.4%,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深化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推动学科规划与布局不断优化,特色学科、新兴学科与主干学科实现交叉融合发展。扎实做好博士单位申报和机械工程、工商管理学申博学科建设,聚焦主要学科方向,强化资源投入,推动学科上台阶、上水平。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推进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70%的专业匹配上海“3+6”新型产业;17个专业通过中外认证,数量在上海市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加强党建引领,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学校科研实力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级不断提升。对接大飞机战略,成功研制波音737-800等大中型飞机全任务飞行模拟机,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传承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主动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深化与申通地铁、东方航空、上汽集团、上海材料所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积极适应产业变革和需求,抢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发展机遇,布局了一批学科专业,培养产业急需人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化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合作伙伴,持续优化国际合作全球布局。重点推进与德国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合作,大力推进中德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建设。依托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示范基地,共同推进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建设。深化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合作,推进两校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工业设计等本科专业2+2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推进双方共同申报非独立法人中德合作办学机构——中德工程师学院;深化与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合作,推进ASIIN中国办公室落户上海事宜。获批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创意设计学院,成为国内首个艺术类中韩合作办学机构。

三、抓好“三个注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勇于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有效延伸,引领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注重理论武装指导实践。坚持把学习作为学校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及时制定学习教育方案,构建“五位一体”学习体系,推动学习走向深入、取得实效。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工作,强化党建成果的运用,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

注重激发基层党建创新活力。深入落实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动构建“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师生”五位一体党建体系,持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二级单位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决策规则,创新制定二级党组织纪检、组织、宣传、统战委员工作办法,发挥二级党组织功能作用。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完成2轮次党组织换届,在学生社团、师生科创团队、研究项目团队、重要任务等师生最活跃、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建立党组织;实现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100%覆盖,探索党支部参与系室决策的途径,推动教师党支部在教师成长和管理各环节发挥政治、师德双把关作用。推进党支部“功能群”建设,主动精准对接松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等18个产业集群党组织需求。探索数字党建引领学校治理途径,建设“智慧党建云”系统。党建示范效应更加明显,荣获9项国家级党建荣誉,获批市属应用技术型高校唯一的“上海市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注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构建学校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师生民主监督等各类监督形式贯通协同的立体化监督体系。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推动全链条责任落到实处。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狠抓各级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落实,强化班子成员党内职务的履职尽责,完成全面从严治党“三级责任签约”。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制定巡察工作实施办法,高质量完成第三届学校党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组织对17家二级党组织开展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紧抓巡察反馈整改成效评估,推动被巡察党组织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营造良好校园政治生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将以召开第四次党代会为契机,深化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创新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路径,奋力建设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